字典,以字为典。《新华字典》中的“字”是文字,是用来记录语言的符号;“典”是作为标准、典范的书籍。
当符号定下了标准,成为了典范,这便是字典。
历史上的第一本字典是东汉许慎所著的《说文解字》,在当时也称“字书”。可以说,《说文解字》是文字学的古典,又是一切古典的工具或门径。字典的故事由此开始。
随后的一段时间内,随着汉字字形的演变、意义的更改,不论朝代更替、社会动荡还是太平盛世,总有一部分人默默地作出奉献,在《说文解字》的基础上不断地添砖加瓦,这才有了如今我们在生活中看到的各类字典,以及字典里蕴藏的文学宝库。
尽管现在市面上字典种类繁多,但其格式、内容基本一致,大体与其他书目相同,多以拼音音节索引、部首检字表放在正文前。正文则是以26个字母为序,依次排列。最后的附录记载了一些古代历史常识和生活常识之类的内容。字典结构简单但完整,有助于我们查询、检索,这也是字典作为工具书的主要功能之一。
字典不仅仅是一本普通的工具书,更是代代前辈用汗水浇灌出的丰硕的果实与智慧的结晶。翻开字典正文,字形、拼音、释义和例句一应俱全。现在看来,这些东西都很稀松平常,可放在过去,晦涩的文言文和复杂的繁体字让普通人敬而远之。新文化运动中的文学大师们夜以继日地改革、钻研、修改和订正,才逐渐形成了如今的字典。刻苦钻研,满腔热血,为的是在祖国的未来,人人能认字、会读书。小小的字典,承载着中华文明厚重的文化,在历史潮流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从小到大,字典都是我的良师益友,指引我前行。小时候,我识字不多,所以字典便总是摆在我的手边,平时看书写作业遇到不认识的字,便立刻翻起字典。找到时的兴奋和把它读出来时的成就感,那是小时候的我对字典的最大印象。长大后,曾经的字典逐渐跟不上我的步伐,我便换了一本更大的,看着汉字后面附着的古老典故,我仿佛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回到过去,看故事如何化为笔墨,亘古流传。字典的宝库仅仅显露了一角,便让我心驰神往;后面更多的内容,尚等待我去发掘。
如今,各种电子产品的出现让我们遇到不认识的字也不必再去辛苦地翻字典,手机上一搜,快捷方便,字典逐渐被人们遗忘了。但我们不应忘记前人的努力和奉献,不应忘记汉字背后的意义和道理,更不应忘记这墨迹后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
字典,这一流传至今的瑰宝,或许其外在形式会在社会变迁中逐渐消失,但它的精神内涵将永远留在我心中,我的生活少不了它。
点评
小作者开篇即点明主题,通过对历史和个人经历的描述,展示了字典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全文从历史、功能、个人体验和现代变迁等角度展开叙述,结构清晰,情感真挚,结尾直接表达了其对传统文化的珍视和热爱,呼吁大家要珍惜和传承这一文化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