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路上偶然间听到小朋友奶声奶气地背诵这首脍炙人口的《竹石》,我不禁想起了外婆家的那片竹林,现在城市里已经很难见到那样大片茂盛的竹林了。
外婆家的竹林在大山沟里,那是一片斜坡地,上边紧挨着一条乡村公路,下边就是外婆家的几间老土墙房子了。小时候,去外婆家,远远望见那一片翠影,我就知道到了!
那片竹林,也是我小时候最喜欢去玩耍的地方。一钻进竹林,就感觉进入到另一个梦幻世界。一棵棵,一株株,都是直挺挺的腰杆;一节节,一寸寸,都是有节奏的呼吸;一枝枝,一叶叶,都是在绽放的笑容。风吹过来,萧萧肃肃,带来一阵阵清凉。踩在地面的枯竹叶上,感觉像踩在了竹林的骨头上似的,清脆如酥。走在竹林中,太阳光从上面筛下来,如同无数个音符随着竹林在跳动,仿佛在欣赏一曲光与影的交响乐。那音符攀爬上了竹根,到了竹干,又到了竹梢,在不同音阶上悠游,再配合上春之杜鹃啼、夏之蝉鸣、秋之蟋蟀叫、冬之鸡鸣犬吠,交织成四季音乐之旋律,在竹林回荡着。
在竹林中,我曾躺在地上数星星,躲避大人们无聊的世界;曾和小伙伴们砍下几棵竹做钓鱼竿,到附近的水塘一试身手;曾身上别着一截短竹,披着“超人”披风,到处“行侠仗义”;曾看那些勇敢的小伙伴捉竹子上的“天牛”;曾用竹叶吹过口哨;曾用雪把竹子擦得青翠发亮;也曾在挨骂之后到竹林中暗自啜泣……外婆家的竹林,给了我一个童话世界!
现如今,外公外婆早已去世多年,但那片竹林仍在,它是我童年的回响、精神的寄托。躺在竹林里,我忆起了外婆背着别人,把我拉到黝黑的厨房偷偷给我几颗糖;我忆起了外公头戴大棉帽,身披大黄袄,坐在大火盆旁用大火钳摆弄炭火,他的咳嗽声给人一种安宁;我忆起了大舅每天从大老远的山梁子上挑两担子泉水回来;我忆起了舅妈围着大灶台转,生火、添柴、洗菜、切菜、炒菜……她忙前忙后的身影一如她那质朴憨厚的笑容,令人心生暖意。我忆起了我童年的岁月里,是这些可亲可敬的亲人们佑护我长大……他们一如那竹子:坚韧顽强,不畏风雪,吃苦耐劳,有骨气,有志节,有毅力,经受得住任何挫折和打击,奋力前行!
竹叶萧萧,竹风肃肃,竹枝挺挺,竹干屹屹,竹色青青。外婆家的竹林化作一抹绿影,带着亲人的“荫庇”在我心中发着光。
点评
这是一篇描写生动细腻、感情真挚动人的咏物抒情散文。作者紧紧围绕外婆家的竹林展开叙述,由郑夑的诗歌《竹石》引入,富有韵味,自然过渡到外婆家的竹林,满怀留恋地回忆了儿时在竹林的快乐时光,并且调动各种感官细腻生动地描写了竹林的特点。最后作者由物及人,想到了在那片竹林中生活的家人们和相关往事,并且借物喻人,表达了对亲人们的赞美与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