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一:读《朝花夕拾》有感
初读《朝花夕拾》,像是翻开了一本尘封已久的老相册,鲁迅先生童年与青年时期的生活片段,在眼前徐徐展开,每一页都承载着回忆,也蕴含着对现实的深刻思考。
书中对童年的描绘充满了童趣与纯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百草园是鲁迅童年的乐园,碧绿的菜畦、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还有那神秘的何首乌根,无一不勾起我对童年的美好回忆。在百草园中,鲁迅可以尽情地玩耍,听长妈妈讲美女蛇的故事,冬天在雪地里捕鸟,这些场景鲜活而生动,让我感受到了童年的无忧无虑。然而,进入三味书屋后,严厉的寿镜吾先生、枯燥的读书生活,与百草园的自由形成了鲜明对比。这不禁让我思考,教育的方式与孩子的天性之间,该如何平衡?
长妈妈,这位质朴善良的保姆,在鲁迅的笔下栩栩如生。她虽有些迷信、唠叨,睡觉还爱摆“大”字,但她对鲁迅的关爱却是真挚而热烈的。她费尽周折为鲁迅买来《山海经》,这份用心让鲁迅对她充满了敬意与感激。从长妈妈身上,我看到了底层劳动人民的善良与坚韧,也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那份纯粹的情感。
鲁迅在回忆往事的同时,也不忘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批判。《二十四孝图》中,那些荒诞不经的“孝行”,如“郭巨埋儿”等,反映了封建孝道对人性的扭曲。鲁迅以犀利的笔触,揭示了封建礼教的虚伪与残酷,让我对那个时代的社会风气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读完《朝花夕拾》,我仿佛跟着鲁迅走过了他的童年与青年,见证了他的成长与思想的蜕变。这本书不仅是对过去的追忆,更是对现实的反思。它让我明白,回忆不仅仅是对美好时光的留恋,更是为了从过去汲取力量,更好地面对未来。同时,也让我对封建礼教的危害有了清晰的认知,更加珍惜当下自由、平等的生活。鲁迅用他的文字,在岁月的长河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而《朝花夕拾》,也将继续启迪着一代又一代的读者。
作文二:品《朝花夕拾》,悟人生百态
当我轻轻合上《朝花夕拾》这本书,鲁迅笔下的那些人和事,依旧在脑海中挥之不去,让我对那个时代、对人生,有了诸多感悟。
在《狗猫鼠》中,鲁迅通过对自己仇猫原因的讲述,以小见大,影射出当时社会上那些与猫相似的人。他们媚上欺下、为虎作伥,像猫戏弄老鼠一般,玩弄着底层人民的命运。鲁迅对猫的厌恶,实则是对这类人的批判,让我看到了他对社会不公的愤慨与反抗。
《阿长与〈山海经〉》再次让我感受到了长妈妈的独特魅力。她虽没有文化,还存在诸多小毛病,但她的善良和对鲁迅的疼爱,却令人动容。这让我明白,一个人的外表和学识并不能完全代表其内心,那些看似平凡甚至有些粗俗的人,往往有着最真挚、最淳朴的情感。长妈妈为鲁迅带来的《山海经》,不仅是一本书,更是一份温暖的关怀,照亮了鲁迅的童年。
《五猖会》里,鲁迅兴致勃勃地准备去看迎神赛会,却被父亲要求背诵《鉴略》。当他终于背完,却已没了看会的兴致。这一情节深刻地反映了封建教育对孩子天性的压抑。父亲的做法看似为了孩子的学业,实则忽视了孩子内心的需求和兴趣。这让我反思现代教育,在注重知识传授的同时,更应关注孩子的心理成长和兴趣培养,不能让教育成为束缚孩子的枷锁。
《朝花夕拾》里的每一篇文章,都是鲁迅对过去生活的回顾,也是对社会的洞察。他用平实的语言,将那些看似琐碎的生活片段串联起来,却揭示出深刻的社会问题和人性弱点。读这本书,就像是与一位智者对话,听他讲述过去的故事,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它让我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也让我懂得,在面对生活中的种种问题时,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敢于批判,勇于追求真理。《朝花夕拾》,不仅是鲁迅个人的回忆,更是一部值得反复品味的时代画卷,让我们在岁月的流逝中,不断从中领悟人生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