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趣事 —— 捉蝉记
暑假的午后,阳光像融化的金子,泼洒在老家那棵枝繁叶茂的老槐树上。知了们扯着嗓子不知疲倦地唱着 “热啊 —— 热啊 ——”,那声音此起彼伏,像一场热闹的夏日音乐会,却也搅得人心烦意乱。我和表哥戴着草帽,拿着自制的捕蝉工具,偷偷溜到树下,准备来一场 “捉蝉大作战”,这可是童年里最让我难忘的有趣事儿。
老槐树的树干粗得需要两个人合抱,树皮粗糙得像老爷爷的皱纹。表哥小心翼翼地把竹竿顶端的面筋对准一只停在叶片背面的蝉,那蝉正专注地吮吸着树汁,对即将到来的 “危险” 毫无察觉。我屏住呼吸,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心都快提到嗓子眼了。眼看面筋就要碰到蝉的翅膀,突然一阵风吹过,树叶沙沙作响,那只蝉 “扑棱” 一下飞走了,留下我和表哥失望地对视一眼,忍不住笑了起来。
“没关系,再找一只!” 表哥安慰我,我们又踮着脚尖,在树下寻找目标。这次我发现了一只停在低矮树枝上的蝉,它的翅膀在阳光下闪着透明的光泽,漂亮极了。我学着表哥的样子,慢慢举起竹竿,可手心里全是汗,竹竿也跟着微微颤抖。就在面筋快要粘到蝉的时候,我太紧张了,手一抖,竹竿猛地撞在树枝上,那只蝉 “吱” 地叫了一声,腾空而起,还朝我撒了一泡 “尿”,正好落在我的手背上。我吓了一跳,赶紧甩着手,表哥看到我狼狈的样子,笑得前仰后合,眼泪都快流出来了。
虽然好几次都失败了,但我们并不气馁。终于,在我们的耐心等待下,表哥成功地用面筋粘住了一只蝉。那只蝉在竹竿顶端拼命地挣扎,翅膀扑打得 “嗡嗡” 响。我小心翼翼地把它捧在手心,看着它黑亮的眼睛和细细的腿,突然觉得有点不忍心。表哥看出了我的心思,说:“我们观察一会儿就放了它吧,它也是大自然的一部分。” 我点点头,轻轻张开手,那只蝉犹豫了一下,然后猛地飞向天空,很快就消失在树叶间,那熟悉的鸣叫声又响了起来,仿佛在向我们道谢。
那个下午,我们虽然只捉到了一只蝉,却收获了满满的快乐。现在回想起来,捉蝉的过程比捉到蝉本身更有趣。阳光、树荫、知了的叫声,还有我和表哥的欢笑声,都成了童年里最美好的记忆。每当听到知了的叫声,我就会想起那个有趣的下午,想起那段无忧无虑的时光。
那一次,我笑得直不起腰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教室里飘着粉笔灰的味道。王老师正在讲台上讲解数学题,粉笔在黑板上发出"吱吱"的响声。我百无聊赖地转着笔,突然听见后排传来一阵窸窸窣窣的声音。
我悄悄回头,看见李小明正对着同桌做鬼脸。他把眼皮往下拉,露出大片眼白,舌头歪在一边,活像一只滑稽的小狗。同桌捂着嘴,肩膀一抖一抖的,显然是在憋笑。李小明见我看他,立刻冲我眨了眨眼,那模样更滑稽了。
就在这时,王老师突然转身:"李小明,这道题你来回答。"全班同学的目光齐刷刷地投向李小明。只见他手忙脚乱地站起来,脸上还保持着刚才的鬼脸表情没来得及收回去。王老师推了推眼镜,疑惑地问:"你的眼睛不舒服吗?"
教室里安静了一秒,接着爆发出一阵哄堂大笑。张小华笑得直拍桌子,我的同桌捂着肚子弯下腰,我更是笑得眼泪都流出来了。李小明的脸涨得通红,结结巴巴地说:"没、没有,老师..."他越是这样,大家笑得越厉害。
王老师终于明白过来,嘴角也忍不住上扬。她轻轻敲了敲讲台:"好了好了,继续上课。"但同学们的笑声像涟漪一样,这边刚停,那边又起。李小明站在那里,表情从尴尬变成了无奈,最后自己也跟着笑了起来。
这件事过去很久了,但每次想起来,我还是会忍不住笑出声。它让我明白,生活中最珍贵的快乐,往往就藏在这些意外的、简单的瞬间里。现在每当我经过教室,听见里面传出笑声,就会想起那天下午,阳光透过窗户照在一张张笑脸上,那么明亮,那么温暖。
《记一次家庭智力竞赛》
在我五彩斑斓的记忆里,有那么一件事,如同夜空中最亮的星,每当想起都会让我忍俊不禁。那是一个普通的周末夜晚,我们家决定举行一场别开生面的智力竞赛。
“我们要举行智力竞赛!”厨房里的妈妈闻声赶来。“那就让我来做你的对手吧。”她对我说。我见对手不是爸爸,不禁暗暗自喜,胸有成竹地答道:“好!”
比赛正式开始了,主持人爸爸清清嗓子,给我们出了第一道题目:“五羊群雕是我国哪个城市的标志?”“嘀——”我忙跳起来回答:“广州市!”“对了,加10分!”这时我高兴极了,真有点儿沾沾自喜。接着爸爸又问:“世界力量最大的是什么?”“大力士!”我脱口而出。只见妈妈微笑着摇头:“是知识。”“答对了,加10分!”
之后爸爸又问了几道题目,大多都被妈妈答出。由于接二连三地出错,这时的我已是坐如针毡,六神无主了。于是我便耐心地听起来,“大庆每年石油占全国的几分之几?”我毫无顾忌地答道:“大庆每年的石油产量占 - 占 - 占全国的1/2!”“对了,虽然‘占’了几次,但总算‘占’出来并且对了。加10分!”
比赛结束了。妈妈说:“这次我赢了你,到你读中学时我们再赛一次。”“那时候,我们可要请教你呀!”爸爸对我笑道。“哈哈哈。”我们的笑声充满了整间屋子。
《日湖公园的发现》
那是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阳光洒在日湖公园的湖面上,波光粼粼。我和妈妈来到了这里,开启了一段有趣的探索之旅。
平静的湖水中,有许多水草,我随手捞了一把,展开看一看。呦!里面夹带着几只小泥螺呢!我真是又惊又喜。它们离开水面,连忙把身体躲进壳里,我随手见到一个袋子,匆匆忙忙地灌上水,捞了几片水草,再把几只受到惊吓的小泥螺放进去。
过了一会,它们便伸出小触角向四周看看,再小心翼翼地向前爬去,还有一只靠着自己的不懈努力,爬到水草上面呢!在回家的路上,我边走边想,泥螺不怕冷吗?它们为什么会躲在卷起来的草叶里边去?我问爸爸,爸爸笑了笑,摇摇头说:“去问问电脑老师。”
原来,泥螺喜欢底质松软、饵料丰富、水质清新的水域中,还喜欢摄食水中的微生物和水生植物的茎叶,松软的水草刚好符合这几个条件。而且泥螺特别喜欢微流水之处,是夜间活动的生物,适应性较强,在1.5摄氏度的严冬和33摄氏度的炎夏都可以生存,怪不得,冬天可以看到它们。
经过我的仔细观察,几只寄生虫也原型毕露了,它们像离开水面的鱼一样活蹦乱跳,一会趴在水草上,一会儿钻进泥螺的壳里,真是嚣张。哈哈!原来玩也能玩出见识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