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九曲歌
玛多的星宿海,是黄河最初的模样。无数泉眼在草原上冒出水泡,像蓝天上撒落的星星,汇聚成溪流时,水清澈得能看见水底的石子,牦牛在溪边饮水,倒影在水里轻轻摇晃,蹄子踩过卵石的 “哒哒” 声,比任何歌谣都更接近自然。
壶口瀑布的咆哮,是黄河最雄壮的呐喊。浑浊的河水从断层处跌落,砸在岩石上掀起漫天水雾,阳光穿过时,在水雾里架起道彩虹,像给奔腾的黄龙系了条彩绸。站在观瀑台,能感受到大地在脚下震动,水雾打湿脸颊,带着股泥土的腥甜,耳边的轰鸣让所有语言都失了声,只剩下对自然的敬畏在心底翻涌。
晋陕峡谷的黄河,像条被束缚的巨龙。两岸的黄土崖壁被冲刷得沟壑纵横,夕阳照在土坡上,暖黄的光淌过层层梯田,庄稼人的身影在田埂上移动,像给大地绣上的花纹。羊皮筏子在河面上漂着,筏工的号子混着水流的 “哗哗” 声,在峡谷里撞出回声,筏子划过水面的波纹,很快被新的浪头抚平,像从未有人经过。
郑州的黄河滩,是片温柔的湿地。秋风吹过芦苇荡,白色的芦花像雪一样飘,远处的炎黄二帝雕像在夕阳下泛着青铜色,目光望着河水东去的方向。有老人在滩上放风筝,风筝线被风吹得绷直,沙燕形状的风筝在黄与蓝之间起伏,像在追寻黄河古老的记忆。孩子们提着小桶挖泥鳅,指尖沾满湿泥,笑声惊起芦苇丛里的水鸟,翅膀掠过水面时,带起的水珠在阳光下闪成星。
东营的黄河入海口,是黄与蓝的相拥。浑浊的河水在这里注入渤海,黄色的浪与蓝色的波缠绵交汇,形成条模糊的界线,退潮后的泥滩上,文蛤和螃蟹留下密密麻麻的痕迹,像大地的指纹。红地毯般的翅碱蓬铺向远方,深秋时红得像团火,与黄色的河水、蓝色的海水组成三色的画,候鸟群从头顶飞过,翅膀拍打的声音,像在为这壮丽的相遇鼓掌。
黄河边的古渡口,总藏着说不完的故事。山西碛口的老街上,镖局的旧址还留着当年的马桩,客栈的门板上,商号的刻痕被摩挲得发亮。老人坐在门槛上,烟袋锅里的火星明明灭灭,说 “这河上的船,载过货物,也载过兵”,话音刚落,远处的货轮鸣着笛驶过,笛声在河谷里回荡,像在应和百年前的船歌。
岸边的黄土窑洞,是黄河最温暖的褶皱。窗棂上的剪纸在风中摇晃,炕桌上的小米粥冒着热气,主妇用擀面杖擀着面条,面团在案板上 “砰砰” 作响,混着窗外的河水声,成了最踏实的人间烟火。夜幕降临时,窑洞里的灯光亮起来,在黄土坡上点起星星点点的暖,与河面上的航标灯遥遥相望。
黄河的美,从不是江南的婉约。是星宿海的清澈,是壶口的磅礴,是峡谷的坚韧,是入海口的包容。它裹挟着泥沙奔涌,也滋养着两岸文明,每道弯里都藏着历史,每朵浪里都含着希望,像位沉默的母亲,用浑浊却温暖的乳汁,哺育着五千年的岁月,在大地上写下永不褪色的诗行。
九曲印痕
凌晨五点的黄河滩涂上,霜花正在解冻。我踩着咯吱作响的冰碴往渡口走,看见摆渡人老赵正用铁钎凿开船边的薄冰。他棉袄袖口露出的手腕上,文着条褪色的鲤鱼,"八七年发大水时文的",他说着往掌心呵了口白气,"那会儿这鱼还能在黄河里活哩"。
正午的壶口瀑布像头暴怒的金狮。浑浊的浪头从二十米高的断崖砸下,溅起的水雾在阳光下形成无数道微型彩虹。卖羊皮筏子的老汉蹲在观景台边缘,用粗糙的手指捻着山羊胡须:"这水声里能听出二十四节气。"突然一阵横风吹来,我的相机镜头立刻蒙上细密的黄沙,取景框里的瀑布顿时成了幅未完成的水墨画。
河套平原的黄昏最是温柔。灌溉渠里的黄河水静静流淌,把两岸的向日葵田染成金棕色。牧羊人甩着红柳条赶羊群回家,突然有只小羊羔蹿到渠边喝水,它粉色的鼻尖碰到水面的刹那,整条渠水都泛起了笑涡。对岸的枸杞田里,农妇们头戴蓝头巾弯腰采摘,远看像一群停驻的蓝蝴蝶。
夜宿碛口古镇时,我被一阵"咚咚"声惊醒。推窗看见月光下的黄河闪着碎银般的光,几个黑影正在河边夯土修堤。他们哼唱的号子混着夯土声,在峡谷间荡出奇特的回响。客栈老板递来碗热腾腾的头脑酒:"老辈人说,这河底沉着大禹的脚印哩。"
返程前,我在滩涂上捡了块带涡纹的石头。对着阳光细看,那些层层叠叠的纹路里,分明裹挟着黄土高原千年的风尘。现在它镇着我的书桌,每当写作困顿,就仿佛听见壶口瀑布的轰鸣穿透石皮——那是最原始的生命律动,是刻在华夏血脉里的九曲印记。
美丽的黄河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站在黄河岸边,李白这句诗突然跃入我的脑海。眼前的黄河,像一条金色的巨龙,从天际蜿蜒而来,裹挟着泥沙,奔腾不息地向东流去。
清晨的黄河最美。薄雾中的河面像蒙着一层轻纱,对岸的青山若隐若现。我站在壶口瀑布附近的观景台上,看朝阳为奔腾的黄河镀上一层金边。湍急的水流撞击着岩石,溅起雪白的浪花,在阳光下闪烁着钻石般的光芒。轰隆的水声震耳欲聋,仿佛千军万马在奔腾。导游说,壶口瀑布的水流量最大时可达每秒上万吨,这壮观的景象让每一个到访者都为之震撼。
上午的黄河展现出它温柔的一面。在宁夏平原,黄河水缓缓流淌,像一条缀满宝石的绸带。河岸边,农民们正在引黄河水灌溉农田,绿油油的稻田在阳光下闪闪发亮。我看见几个孩子在河边嬉戏,他们用树枝在沙滩上画着歪歪扭扭的图案,欢笑声随着河风飘得很远。远处,几只水鸟在河面上盘旋,时而俯冲下来啄食小鱼,时而又展翅飞向蓝天。
中午时分,阳光变得炽热起来。黄河水在阳光下闪烁着金色的光芒,像一条流动的黄金带。我乘坐羊皮筏子顺流而下,筏工用粗糙的手掌熟练地划动着木桨。河水拍打着筏子,发出"哗哗"的声响,溅起的水花打湿了我的衣襟。筏工告诉我,他们祖祖辈辈都在这条河上讨生活,黄河就是他们的母亲河。
下午的黄河呈现出不同的色彩。在晋陕大峡谷,河水变得浑浊,呈现出一种独特的土黄色。陡峭的峡谷两侧,红色的岩壁与黄色的河水形成鲜明的对比。我站在观景台上,看黄河水像一条巨蟒般在峡谷中蜿蜒穿行,激起的浪花在阳光下闪烁着金红色的光芒。这壮观的景象让人不禁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夕阳西下时,整个黄河被染成了橘红色。河面上,归航的渔船缓缓驶来,船尾拖着长长的渔网,像是一幅流动的水墨画。岸边,几位老人正在垂钓,他们安静地坐着,仿佛与这黄河融为一体。我捡起一块扁平的石头打水漂,石子在水面上跳跃了几下就沉入河中,激起一圈圈涟漪。
黄河,这条中华民族的母亲河,用她甘甜的乳汁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她时而温柔恬静,时而奔腾咆哮;时而清澈见底,时而浑浊不堪。站在黄河边,我仿佛听见了历史的回响,感受到了中华文明的脉动。这条奔流不息的大河,正以其永恒的魅力,向世人展示着中华民族的坚韧与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