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元二使安西》扩写作文

更新时间:2025/7/28 14:10:00  

  渭城的雨

  清晨的雨丝把客舍的青砖洗得发亮,檐角的铜铃裹着水汽,响得有些沉闷。元二拢了拢被雨打湿的青衫,袖口沾着的渭城尘土,正顺着水滴落在石阶上,洇出小小的褐痕。

  柳树上的新叶沾着水珠,风一吹就簌簌往下掉。王维提着酒壶的手停在半空,看雨珠顺着柳条滚进泥土 —— 那几株柳树是去年春天栽的,如今已长得比人高,枝条垂在离别的路上,像无数双挽留的手。

  “再饮一杯吧。” 粗瓷酒杯碰在一起,发出清越的响。酒液里漂着片柳叶,元二仰头饮尽时,喉结滚动的弧度,像渭水泛起的波浪。王维又给空杯斟满酒,酒壶嘴的酒线在晨光里晃,把两人的影子都浸得有些模糊。

  驿站的伙计牵着马在门外等候,马背上的行囊捆得结实,边角处露出半截地图。元二系紧腰间的玉佩,那是王维昨夜送的,玉坠上刻着的 “长安” 二字,被雨水润得愈发温润。“过了阳关,就再无这般好酒了。” 他的声音里带着笑,眼角却亮得像落了星子。

  雨停时,石板路上的水洼映着天光。元二翻身上马的瞬间,王维突然从袖中摸出包新茶:“安西的水硬,用这个煮,能尝到家乡的味道。” 马鞭扬起的刹那,柳树上的水珠纷纷坠落,打在刚斟满的酒杯里,漾开一圈圈细小的涟漪。

  马蹄声渐远时,王维还站在客舍门口。酒杯里的残酒映着空荡荡的路,他突然想起昨夜灯下,元二铺开的地图上,阳关之外是大片空白 —— 那里没有熟悉的柳色,没有共饮的酒,只有风沙会记得,这场被雨水拉长的离别。

  渭城朝雨

  晨光刚刚舔破云层,渭城的青石板路上已浮起一层湿漉漉的光。客栈檐角的铜铃在细雨中叮当作响,惊醒了柳梢头打盹的麻雀。王维执壶的手顿了顿——最后一杯酒竟斟得这样满,清冽的酒液险些溢出粗陶杯沿。

  元二的手指在行囊皮绳上无意识地缠绕。那卷朝廷诏书就藏在夹层里,羊皮纸的边角磨出了毛边。昨夜他伏案誊写西域路线图时,烛火将他的侧影投在土墙上,像幅微微发抖的皮影戏。

  "再饮一杯罢。"王维忽然指向窗外。被雨水洗亮的柳枝下,几个胡商正给骆驼系铃铛。叮咚声里,他想起去年在凉州见过的场景:胡姬手腕上的银镯,也是这样在落日里闪着光,转眼就被风沙掩去踪迹。

  酒肆老板娘端来新蒸的槐花饼,热气模糊了元二突然泛红的眼眶。门外驿卒已第三次清点马鞍袋,枣红马不耐烦地刨着前蹄,溅起的水花打湿了墙角的蒲公英。

  当元二翻身上马时,王维忽然折下柳枝塞进他行囊。细雨中的新绿像会流动的翡翠,枝条上未干的雨珠,恰似长安亲友昨夜偷偷抹去的泪。

  渭城晨雨送故人

  清晨的渭城笼罩在薄薄的雨雾中,青石板路上泛着湿润的光泽。王维站在驿站门前,望着细密的雨丝在晨光中织成一张朦胧的网。远处传来马蹄声,他知道,是元二来了。

  "子安!"王维快步迎上前去。元二翻身下马,风尘仆仆的脸上带着倦意,却依然挂着那抹熟悉的笑容。两人相视一笑,却都从对方眼中读出了离别的愁绪。

  驿站里,小二正忙着擦拭桌椅。王维要了两壶阳关酒,青瓷酒盏在晨光中泛着温润的光。他斟满两杯,推一杯给元二:"还记得去年在终南山下的那场醉吗?"

  元二接过酒盏,指尖微微发颤:"怎会忘记?你说要与我共醉三百杯......"话音未落,两人已仰头痛饮。酒液入喉,带着几分辛辣,几分苦涩。

  窗外,雨丝渐密。王维忽然看见驿道旁那株垂柳,新绿的柳枝在雨中轻轻摇曳。他起身走到廊下,折下一枝递给元二:"带上它吧,长安的春色。"

  元二接过柳枝,眼中泛起水光:"子安,安西虽远,但我们的诗心相通。"他忽然高声吟道:"渭城朝雨浥轻尘......"

  王维接口吟诵:"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吟罢,两人相视而笑,却笑得比哭还难看。

  马蹄声再次响起。元二翻身上马,频频回首。王维站在驿站门前,看着那个熟悉的身影渐渐消失在雨幕中。柳枝上的雨珠簌簌落下,像极了离人的眼泪。

  这一别,便是天涯。

Copyright@2021  作文大全 m.zuowenjun.com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