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放下
那个沉重的书包,我背了整整三年。
初三那年,我的书包里总是塞满了各种复习资料。每天清晨,我都要费力地把它从椅背上拖下来,沉甸甸的分量压得我肩膀生疼。课间休息时,其他同学都去操场活动,我却不敢离开座位,生怕多看一眼书就会落后于人。
直到那个飘着细雨的傍晚。我照例在教室里加班到很晚,窗外雨滴敲打着玻璃,像在演奏一首催眠曲。当我揉着酸痛的眼睛准备回家时,突然发现书包带断了一根。黑色的尼龙布条无力地垂着,仿佛在嘲笑我的固执。
我拖着残缺的书包慢慢走在雨中,雨水和汗水混在一起,浸透了校服。路过小区的凉亭时,我看见几个老人在下象棋,他们爽朗的笑声穿透雨幕。一位白发爷爷注意到了我,笑着说:"孩子,你的书包都要累垮了。"
那一刻,我突然明白自己有多可笑。我以为背负得越多就能走得越远,却忘了过重的行囊只会让我步履蹒跚。第二天,我把那些做不完的模拟卷都留在了抽屉里,只带了必要的课本和笔记本。
现在想来,学会放下不是放弃,而是给自己一个呼吸的空间。就像竹子会在风雨来临时弯下腰,却因此长得更加挺拔。放下那些不必要的负担,我们才能走得更轻松,看得更远。
学会放下
舞蹈室的把杆上,我的参赛号码牌已经挂了三年。
"再跳一次!"我咬着牙对镜子里的自己说。右腿后踢时,那道十厘米长的疤痕在紧身裤下若隐若现——那是上次比赛摔伤后,钢钉留下的签名。音乐放到第三遍,我依然在转圈时踉跄,就像三年前那个雨天,救护车的鸣笛声混着雨水灌进耳朵。
"丫头,你的肌肉记忆在害怕。"陈老师关掉音响,递来一杯温水。她手指点着我膝盖上方三寸:"伤早好了,是这里不肯放过你。"窗外,保洁阿姨正修剪绿萝,剪下的藤蔓被她编成小篮子,"看,断了的老枝能变成新玩意。"
那天我破天荒没加练,而是去了儿童舞蹈班当助教。当小女孩们举着"受伤的"洋娃娃,要我教它谢幕动作时,我突然把娃娃抛向空中:"坏掉的玩具,也能当最好的观众!"
现在我的号码牌躺在纪念盒里,旁边是少儿舞蹈创意赛的铜奖证书。偶尔经过舞蹈室,还会习惯性踮脚,但不再为转不满的圈数较劲。原来真正的放下,不是忘记如何旋转,而是敢在瘢痕上,种新的舞步。
雾散之后
攥着那张揉皱的围棋比赛报名表,指尖几乎要嵌进纸页里。上周输掉晋级赛的棋局还在脑海里盘旋,那步轻率的 “断” 像根刺,扎得我整夜睡不着。
清晨的雾裹着湿气涌进窗,我突然想起雾里的月季。那时看不清它完整的模样,却在雾散后发现,被露水打湿的花瓣反而更显娇嫩。或许有些执念,就像这雾,握得越紧,越看不清真相。
我把报名表铺平在书桌上,用镇纸压住边角。阳光透过雾的缝隙照进来,在 “失败” 两个字上投下淡淡的光斑。突然想起王老师在雾里点名的声音,慢悠悠的,却带着种穿透迷茫的力量。她曾说:“棋局结束了,就该清空棋盘,好摆下一盘新的。”
课间操时,我把攒了半学期的棋谱借给了学弟。看着他雀跃的背影,突然觉得心里像雾散后的天空,亮堂了许多。原来放下不是认输,是像雾里的月季那样,抖落多余的露水,才能在阳光下舒展花瓣。
放学时雾已散尽,操场边的月季在风里轻轻晃。我摸了摸口袋里的新棋盘,木头的纹路带着温润的质感。有些放下,其实是为了更好地拿起 —— 就像雾总要散去,才能让阳光照进每片等待绽放的花瓣。
学会放下
小时候,我总爱把玩具塞满口袋,结果跑起来口袋破了,玩具也丢了。妈妈说:“宝贝,要学会放下,才能走得更轻松。”我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却没真正明白。
直到那次期末考试,我因为一道数学题卡住,急得直冒汗。我死死盯着那道题,越看越乱,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后面的题目都没做完。走出考场,我沮丧极了。妈妈安慰我:“有时候,放下一道题,是为了保住整场考试。”我低头不语,心里却在想:要是当时放下那道题,说不定就能做完其他题了。
后来,我学会了在写作业时,先做简单的,把难题暂时放下;在整理房间时,把不常用的物品暂时收起来,让房间更整洁。我发现,放下并不是放弃,而是一种智慧。
有一次,我和朋友闹矛盾,心里很生气。妈妈走过来,轻轻拍了拍我的肩膀,说:“生气就像背了一个沉重的包袱,放下它,你才会感到轻松。”我听了妈妈的话,主动去找朋友道歉,我们又和好如初。
现在,我明白了:学会放下,是为了更好地前行。放下手中的玩具,才能跑得更快;放下一道难题,才能完成更多的题目;放下心中的怨恨,才能收获更多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