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隐者不遇改写作文四篇

更新时间:2025/8/3 17:22:00  

  松下问童子

  青石板路被晨露浸得发亮,我踩着湿漉漉的苔藓往上走。山雾像块半透明的纱,缠在松树枝桠间,把远处的石阶晕成淡淡的墨痕。

  转过山坳时,撞见个穿粗布褂子的小童。他正蹲在松下扫落叶,竹扫帚上沾着几片褐红的枫叶。“请问,这里住着位隐者吗?” 我的声音惊起了枝上的山雀,扑棱棱的翅膀搅碎了雾。

  小童仰起脸,额前的碎发沾着露水:“您找我师父?” 他手里的扫帚往旁边一靠,露出身后的竹屋 —— 茅草顶沾着昨夜的雨珠,窗台上摆着只陶碗,里面插着野菊。

  “他今早采药去了。” 小童往山深处指,那里的雾气更浓,像藏着无数秘密。“就在这山里?” 我往前凑了两步,松针落在肩头,带着清苦的香。“是呢,” 他捡起片完整的枫叶,“师父说云雾浓的地方,药材才长得精神。”

  风穿过松林,发出呜呜的响。小童突然指着远处:“您看那片云,像不像师父采的灵芝?” 我顺着他指的方向望去,山雾正慢慢流动,真的像朵巨大的菌子在林间浮动。

  或许隐者本就不必遇见。他藏在每片沾露的松叶里,躲在小童指认的云影中,更在这空山新雨后的寂静里 —— 让人明白,有些寻访,重要的不是相遇,而是走过这满径青苔时,心里悄悄长出的安宁。

  《寻隐者不遇》改写

  清晨的薄雾像一层轻纱,笼罩着苍翠的山林。我沿着蜿蜒的山间小路前行,鞋底沾满了湿润的泥土,空气中弥漫着松针和野草的清香。今天,我特意翻山越岭,为的是拜访那位隐居在此多年的高人——贾岛笔下的"隐者"。

  山路越来越窄,两旁的树木愈发茂密。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来,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我一边走一边向遇到的樵夫打听:"请问,您可知道山中那位隐士住在何处?"樵夫停下手中的活计,用沾满木屑的手指向云雾深处:"往北再走二里地,那片松林后的茅屋就是。"

  穿过一片松树林,我终于看见了传说中的茅草屋。屋顶的茅草有些发黄,却收拾得很整齐,屋前一小块菜地里种着翠绿的青菜。我欣喜地快步上前,却在门口遇见了一位穿着粗布衣裳的童子,他正在专心致志地清扫石阶上的落叶。

  "小朋友,请问你家师父在吗?"我拱手作揖,满怀期待地问道。

  童子抬起头,眨了眨乌黑的眼睛:"您找我师父啊?"他放下手中的扫帚,"师父一大早就上山采药去了。"

  我有些失落,但仍不死心:"那...你知道他在山上的哪个地方吗?我去找找。"

  童子指了指远处云雾缭绕的山峰:"就在这座大山里。"他歪着头想了想,又补充道:"可是山上云雾太浓,我也不知道师父具体在什么地方。"

  我顺着童子手指的方向望去,只见山峦起伏,层层叠叠的云雾在山谷间飘荡,宛如仙境。松涛阵阵,鸟鸣啾啾,整个山林都笼罩在一种神秘而宁静的氛围中。

  我站在茅屋前,忽然明白了什么。这位隐者远离尘嚣,与清风为伴,与白云为友,过着"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的生活。他不是刻意躲藏,而是选择与自然融为一体。想到这里,我的心中反而升起一股敬意。

  夕阳西下,我依依不舍地告别了童子。回望那片被暮色笼罩的山林,隐约可见茅屋的轮廓。虽然这次未能见到隐者,但在这寻访的过程中,我仿佛已经感受到了他超然物外的心境。也许,这就是最好的相遇吧。

  《寻隐者不遇》新编

  松针上的露水还没晒干,我的草鞋已经沾满山色。

  循着药童的指点往深山里走,石阶渐渐被青苔吃掉。忽然闻到一缕清苦的香,像是把整个秋天熬成了药汁——准是那位隐者的住处了。拐过崖壁,却只看见三间茅屋趴在云雾里,柴扉半掩,门环上缠着晒干的何首乌藤。

  "先生采药去啦!"药童从溪边跑来,裤脚还滴着水。他递给我一盏茶,碗底沉着半片当归,"师傅说,若是读书人来,就请看看他种的菊花。"

  篱笆边的野菊开得正疯,金灿灿的像撒了一地铜钱。有几株特别精神,细看才发现,每朵花心都蓄着颗露珠——定是隐者晨起时,特意用竹勺浇的。石桌上摊着本《本草》,压在砚台下的那页正讲到"黄精",旁边批注小字:"后山新发现三丛,留与明春。"

  下山时忽听林间簌簌响。回头望去,唯见一抹青影闪过崖畔,药锄碰石的清音在山谷里荡了三荡。我对着空山长揖,忽然明白:遇与不遇有什么要紧?这满山草木,都是他的口信。

  寻隐者不遇·新编

  周末,我背着相机,循着朋友圈里那张“山顶云瀑”的照片,来到城郊的鹿鸣山。山路被昨夜的雨水洗得发亮,石阶缝里钻出细碎的野花。我一路拍,一路问,终于在半山腰遇见一位背着竹篓的小男孩。

  “请问,住在这山上的摄影师‘云隐’在家吗?”我喘着气,递上那张截图。男孩抹了把额头的汗,指着云雾深处:“师父一早就去追云海了,现在大概在鹰嘴崖。”说完,他把篓子放下,里头是刚采的野茶。

  我道了谢,继续往上爬。山风渐凉,云雾像牛奶一样漫过脚踝。等我气喘吁吁地登上鹰嘴崖,却只见一架相机孤零零地架在岩石边,镜头盖在风中摇晃。远处山谷间,一道白云正缓缓升起,像有人轻轻抖开一匹巨大的纱。

  我按下快门,把这一幕定格。下山时,雨又淅淅沥沥落下。我回头望,山顶空无一人,只有雨丝落在镜头盖上,发出清脆的“嗒嗒”声,像有人在暗处轻笑。

  回到山脚,我把相机里的照片上传到朋友圈,配文:

  “寻隐者不遇,却在雾里拾得半卷云。”

  不到一分钟,云隐回复:

  “云在,山在,何必见。”

  我盯着屏幕,忽然明白:有些相遇,不必面对面,只要在同一阵风里,就算同行。

Copyright@2021  作文大全 m.zuowenjun.com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