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家的药箱
在我们家卫生间的柜子里,静静地立着一个绿色的小药箱。它穿着ABS塑料的外衣,边角处已经有些微微发黄,那是岁月留下的痕迹。药箱的正面印着"家庭药箱"四个白色大字,下面还画着一个红色的十字标志。
这个药箱是妈妈结婚时买的,到现在已经有十多个年头了。虽然外表普通,但它可是我们家的"健康卫士"。药箱里整齐地排列着各种药品:退烧药像一个个红色的小士兵,止咳糖浆瓶子上还贴着爸爸手写的用法标签,创可贴们则像彩色的小方块一样挤在一起。最上层放着体温计,每次量体温时,水银柱就会像小蛇一样慢慢爬升。
记得去年冬天我发高烧,迷迷糊糊中看见妈妈打开这个药箱,熟练地拿出退烧药和体温计。她轻轻摇晃着药瓶,倒出药片的动作那么轻柔,就像在对待什么珍贵的宝贝。药箱的塑料盖发出熟悉的"咔嗒"声,那声音让我感到安心。爸爸则在一旁用酒精棉片给我擦手心,药箱旁边的小抽屉里就装着这些消毒用品。
药箱里还藏着许多温馨的小秘密。最底层放着一个小笔记本,记录着全家人的过敏药物和用药史;夹层里保存着爷爷奶奶的老花镜和助听器电池;甚至还有一包已经压扁的水果糖,那是每次吃药后用来哄我的奖励。
现在,这个绿色的小药箱依然坚守在它的岗位上。每次打开它,都能闻到一股淡淡的消毒水味混合着药香。它不仅装着各种药品,更承载着家人无微不至的关爱。在这个普通的塑料盒子里,装着我们一家人的健康与平安。
我们家的药箱
客厅的柜子顶层摆着个白色的药箱,长方形的身子方方正正,塑料外壳上印着个红色的十字,像给箱子戴了枚小小的徽章。箱盖内侧贴着张清单,妈妈用清秀的字迹写着每种药的名字和过期日,边角处还粘着片干了的创可贴,是上次整理时不小心粘上去的。
第一次打开它是我感冒发烧的时候。爸爸蹲在柜子前搬下药箱,“咔嗒” 一声掀开盖子,里面的格子整整齐齐 —— 红色的退烧药躺在左上角,蓝色的止咳糖浆在中间,创可贴和碘伏棉签住在右下角的小格里。妈妈倒出退烧药时,药粒在瓶盖里轻轻碰撞,发出 “叮叮” 的脆响。我皱着眉不想吃,她却指着清单说:“你看,这是医生说的‘小卫士’,吃了就能打败病毒。” 那天晚上,药箱就放在我的床头柜上,白色的外壳在台灯下泛着柔和的光,像个沉默的守护者。
它成了家里的 “健康小站”。爷爷的膝盖疼时,会从药箱里找出膏药,撕开包装时的 “沙沙” 声总在客厅响起;妹妹跑步摔破膝盖,妈妈就用碘伏棉签给她消毒,药箱里的镊子夹着棉球,像在进行一场小小的手术。有次我帮妈妈整理药箱,发现止咳糖浆的瓶子空了,便主动请缨去药店买。拿着新糖浆回家时,妈妈笑着在清单上打了个勾,说我成了药箱的 “小管家”。现在药箱的锁扣有点松,我总爱用胶带在边缘缠一圈,像给它系了个牢固的腰带。
如今药箱里的创可贴换了好几盒,清单上的字迹也添了不少新的。每次打开它,都能闻到淡淡的酒精味,里面藏着爸爸找药时的叹息声、妈妈贴清单的笔尖声,还有全家人被病痛困扰后又康复的安心。这个方方正正的白色箱子,装着的不仅是药品,更是家人之间细细密密的关怀。
我们家的药箱
卫生间储物柜的第二层,放着一个白色的塑料药箱,箱盖上用红色记号笔写着"家庭药箱"四个字。这个看似普通的盒子,装着我们家最特别的关怀。
药箱是妈妈精心整理的。最上层整齐排列着各种药盒,每个盒子上都贴着她手写的标签:"感冒——每日三次""胃药——饭前服用"。中间层放着碘伏、创可贴和纱布,最下层则是体温计和退热贴。记得我第一次学骑自行车摔倒时,妈妈就是从这药箱里变魔术般取出碘伏和棉签,一边轻轻吹着我的伤口,一边给我消毒。
爸爸对药箱也有特别的贡献。他总会在最显眼的位置放一罐蜂蜜糖,说是"心理安慰剂"。每次我咳嗽,他就会神秘兮兮地从药箱里摸出一颗糖:"特效药,包治百咳。"含着甜甜的糖,咳嗽似乎真的减轻了不少。
去年冬天,妈妈发高烧躺在床上。我学着她的样子,从药箱里找出退烧药,又泡了杯蜂蜜水。当我把药和水端到床前时,看见妈妈眼角闪着泪光。那一刻,我突然明白,这个药箱传递的不仅是药物,更是家人之间相互守护的温暖。
现在,药箱里的药品会定期更换,但那份关怀始终如一。每当我打开它,消毒水的气味中似乎还混合着蜂蜜的甜香,这是属于我们家的独特味道。这个小小的白色药箱,不仅装着治疗疾病的药物,更盛满了治愈心灵的关爱。
我们家的药箱作文450字
我们家的药箱住在客厅与饭厅交界的三层竹架上,像一位沉默的卫士。竹架是奶奶年轻时从集市扛回来的,每到黄梅天,它便渗出淡淡的竹香,把药味也染得温柔。
最高层是“急救小队”。透明塑料盒里,碘伏像橙色的小夕阳,棉签排成白栅栏。创可贴印着奥特曼,表弟摔破膝盖,只要看见这张笑脸,泪水就能瞬间暂停。
中层是“慢吞吞军团”。奶奶的降压药穿着铝箔铠甲,一天一粒,像忠诚的士兵。爷爷的麝香壮骨膏味道最冲,撕开包装,空气里立刻跑出一只八十年代的体育老师,高喊:“贴!贴!贴!”
最底层是我的“童年专区”。退烧的美林、止咳的枇杷露,瓶身被我画满蜡笔星星。去年冬天,我半夜烧到39℃,妈妈抱着我,爸爸量体温,奶奶拧瓶盖,那一刻,药箱成了全家的心脏,咚咚咚,把爱泵进我的每一根血管。
如今竹架已泛黄,有几根竹条裂开细缝,像悄悄生长的皱纹。我把它搬到阳台晒太阳,让竹香和药味继续缠绵。我知道,等裂缝里长出新的竹青,我们家的故事也会继续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