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情作文优秀篇
每当暮色四合,我总爱站在城市高楼的窗前,望着远处闪烁的霓虹灯,思绪却飘向远方那个被暮霭笼罩的小山村。那里有我魂牵梦萦的乡情,像一坛陈年的老酒,时间越久,越是醇香。
记得村口那棵老槐树,树干粗得要三个孩子手拉手才能合抱。每到五月,槐花便如雪片般纷纷扬扬地落下,整个村子都浸在甜丝丝的香气里。我和小伙伴们总爱仰着头,看大人们架着竹梯采摘槐花。奶奶会用新鲜的槐花蒸糕,那软糯香甜的味道,至今仍在我舌尖萦绕。如今每次在超市看见包装精美的槐花蜜,总会想起奶奶布满老茧的手,和那口冒着热气的大铁锅。
村东头的小溪是我童年的乐园。溪水清澈见底,能看到小鱼在水草间穿梭。夏天午后,我们光着脚丫在溪里摸鱼虾,清凉的溪水漫过脚踝,激起一朵朵欢快的水花。溪边的鹅卵石被流水打磨得圆润光滑,我常常捡些漂亮的带回家,摆在书桌上当宝贝。如今城市里的喷泉再壮观,也比不上家乡那条会唱歌的小溪。
最难忘是家乡的星空。没有城市光污染的夜晚,星星像撒落的钻石般明亮。爷爷指着天上的星座教我认星星,他说北斗七星是天上的勺子,会为迷路的人指明方向。躺在院子里的竹椅上,闻着稻田里飘来的清香,听着蟋蟀的鸣叫,那种宁静与安详,是任何豪华别墅都换不来的。
如今回到家乡,发现老槐树依然挺立,小溪还在欢唱,只是溪边多了几栋小洋楼。奶奶的银发又添了几缕,爷爷的背也更驼了。但当我咬下第一口槐花糕时,当溪水再次漫过脚踝时,当繁星再次点亮夜空时,我知道,这就是我永远的乡愁,是我血脉里流淌的根。
乡情就像一条无形的线,一头系着游子的心,一头牵着故乡的土。无论走得多远,家乡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永远是我心中最温暖的风景。
槐树下的乡音
村口的老槐树又开花了,细碎的白花堆在枝头,像落了场永远不化的雪。风过时,花瓣簌簌落在青石板上,混着卖豆腐的梆子声,在巷子里荡出层层叠叠的回音 —— 这是刻在我骨头上的乡音。
奶奶总爱在槐树下纳鞋底。竹椅的四条腿陷在松软的泥土里,顶针在阳光下闪着银光,线绳穿过布面的 “沙沙” 声,和着树上的蝉鸣,像支永远唱不完的童谣。张婶挎着竹篮路过,准会停下来唠两句:“大妹子,给娃做的鞋又纳得这么密?” 奶奶笑着往她篮里塞把槐米:“泡水喝去,败火。” 槐米的清香混着张婶篮子里韭菜的辛辣,在空气里缠成解不开的结。
最热闹是傍晚的井台。木桶撞击青石板的 “邦邦” 声此起彼伏,女人们捶打衣裳的木槌敲出欢快的节奏。我拎着小木桶在人群里钻,二奶奶总会舀勺井水给我:“慢点喝,当心呛着。” 井水凉丝丝的,带着股土腥气,比任何饮料都解渴。有次我踩着井台边缘够水桶,被李爷爷一把拉住:“这石棱滑,摔着可咋整?” 他粗糙的手掌裹着我的手腕,掌心的老茧蹭得我胳膊发痒,却比任何护栏都让人安心。
离开故乡那年也是槐花纷飞的时节。奶奶把包好的槐花饼塞进我背包,饼子还温乎着,油星透过油纸洇出小小的黄圈。站在村口等车时,李爷爷扛着锄头从田里回来,裤脚沾着新鲜的泥土。“到了城里好好念书。” 他往我兜里塞了把炒花生,“想家了就回来看看,槐树总在这儿等着。”
如今每次闻到槐花的香气,总会想起井台边的木槌声,想起奶奶纳鞋底的 “沙沙” 声,想起李爷爷掌心的温度。那些散落在故乡的声音与气息,像老槐树根须,早已悄悄钻进我生命的土壤,无论走多远,都在心底盘根错节地生长。
乡情从来不是抽象的念想,它是槐花香里的家长里短,是井台边的笑语欢声,是藏在皱纹里的牵挂,是刻在年轮上的约定 —— 无论岁月如何流转,总有个地方,用最朴素的温暖,等你回家。
乡情
老家的晒谷场边上,有一棵歪脖子的枣树。它的树干向东南方倾斜,像一位躬身迎客的老人,树皮皲裂的纹路里,藏着二十年的风和阳光。
每年寒露前后,是打枣的时节。清晨的露水还挂在草尖上,村里人就扛着竹竿来了。男人们用长竿敲打枝桠,红玛瑙似的枣子便"噼里啪啦"砸在晒簟上,孩子们尖叫着在"枣子雨"里乱窜。三奶奶总会把第一捧枣子供在树下的土地庙前,青瓷碗里,红枣衬着新米,飘出带着泥土味的香。
晒谷场西头是豆腐张的作坊。天不亮就能听见石磨"嗡嗡"的吟唱,乳白的豆汁顺着磨盘流进木桶,蒸腾的热气模糊了窗上的剪纸。我最爱看他家刚点好的豆腐脑,用铜勺轻轻一舀,颤巍巍的如同凝住的月光。豆腐张总给我盛满满一碗,浇上自家酿的酱汁,那咸鲜的味道,后来我在任何城市都没再尝到。
村口的老井台是最热闹的新闻站。清晨挑水时,辘轳的"吱呀"声能唤醒半条村。女人们边等水桶装满,边交换各家的新鲜事:谁家闺女考上了师范,谁的地里试种了新稻种。井沿的青石被绳索磨出十几道深痕,每道沟壑里都沉淀着数不清的晨昏。
去年回乡,发现晒谷场铺了水泥,歪脖子枣树被移栽到新建的文化广场。我蹲在树根处,突然摸到个硬物——是半块埋在土里的青瓷碗,碗底还粘着颗风干的枣核。暮色中,晚风送来豆腐作坊的方向飘来一丝熟悉的豆香,混着广场舞的音乐,竟有种奇异的和谐。
原来乡情就像那棵歪脖子枣树,任凭岁月修剪它的枝桠,根系却越扎越深。每当我闭眼,仍能看见露珠从枣叶上滚落,在晒簟上摔出八瓣晶莹的光。
乡情作文
乡情,是一杯浓浓的茶,越品越香;乡情,是一首动人的歌,越听越醉;乡情,是一幅美丽的画,越看越美。它深深地扎根在我的心底,成为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我的家乡在一个宁静的小山村,那里有连绵起伏的青山,有清澈见底的小溪,还有一望无际的田野。小时候,我常常在田野里奔跑嬉戏,追逐蝴蝶,捉迷藏,玩得不亦乐乎。田野里的稻谷成熟时,金黄一片,微风拂过,稻浪翻滚,发出“沙沙”的声响,像是在演奏一曲丰收的乐章。我和小伙伴们会偷偷地钻进稻田,抓几只小虫子,放在瓶子里观察,或者摘几颗稻穗,放在手心里搓一搓,吹去稻壳,尝一尝那香甜的稻米。
家乡的小溪是我童年的乐园。溪水清澈见底,可以看到水底的鹅卵石和游动的小鱼。夏天,我们会脱掉鞋子,挽起裤脚,跳进溪水里,捉鱼摸虾,打水仗,玩得浑身湿漉漉的,却满心欢喜。溪边长满了绿油油的水草,我们会在草丛中寻找野花,编成花环戴在头上,感觉自己就像童话中的小精灵。小溪的水不仅清澈,还特别甘甜。我们常常捧起溪水,直接喝上几口,那清凉甘甜的味道,至今让我难以忘怀。
家乡的人们热情好客,邻里之间和睦相处。每到丰收的季节,大家都会互相帮忙收割庄稼,分享丰收的喜悦。哪家做了好吃的饭菜,都会端上一碗送给邻居尝尝。记得有一次,我家包饺子,妈妈包了好多,准备送给邻居们。我跟着妈妈一家家地送,看到邻居们脸上洋溢的笑容,听到他们真诚的感谢,我的心里也暖烘烘的。这种淳朴的乡情,让我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暖和关怀。
家乡的夜晚格外宁静,没有城市的喧嚣和灯火辉煌,只有满天的繁星和一轮明月。躺在院子里的竹椅上,仰望星空,听着远处传来的虫鸣声,感受着微风拂过脸颊的温柔,心里充满了宁静和满足。奶奶常常坐在旁边,给我讲一些古老的传说和故事,那些故事在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让我对家乡充满了神秘和敬畏。
随着时间的流逝,我离开了家乡,到城市里读书、工作。虽然城市的繁华和便利让我感到新奇,但我始终无法忘记家乡的山山水水,无法忘记那些淳朴的乡亲们,无法忘记那浓浓的乡情。每当我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想起家乡的那片田野、那条小溪、那些热情的乡亲,我的心中就会充满力量,仿佛家乡的山水在为我加油,乡亲们在为我鼓劲。
乡情,是一种深深的情感纽带,它连接着我的过去和现在,连接着我的心灵和家乡的土地。无论我走到哪里,无论我身在何方,家乡的山水、家乡的人们、家乡的乡情,永远是我心中最温暖的港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