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才兼备,方为栋梁
古往今来,人们常常谈论什么样的人才算是真正的人才。有人认为才华横溢便是人才,有人觉得品德高尚才是根本。而我认为,真正的栋梁之才,必是德才兼备之人。德为立身之本,才为处世之基,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德才兼备者,如历史长河中的璀璨明珠。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不仅以"未出茅庐而知天下三分"的卓越才能辅佐刘备,更以"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高尚品德成为千古楷模。北宋名臣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他既有"庆历新政"的改革才能,又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博大胸怀。这些闪耀在历史天空中的名字告诉我们:唯有德才兼备,才能成就真正的不朽。
反之,有才无德者,终将误入歧途。秦桧虽有过人才华,却卖国求荣,留下千古骂名;和珅精明强干,却贪得无厌,最终身败名裂。现代社会中,也不乏这样的例子:某些高智商人才利用专业知识进行网络诈骗,某些科研人员剽窃他人成果。这些事例警示我们:没有道德约束的才能,就像脱缰的野马,终将带来危害。
培养德才兼备的品质,需要我们从小做起。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品德修养;在追求成功的过程中,始终不忘做人的根本。孔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这正是对德才关系的最好诠释。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应当以德修身,以才立业,让道德与才能如同鸟之双翼,车之两轮,共同助力我们成长为国家栋梁。
德才兼备者,方能行稳致远;德才兼备者,方能担当重任。让我们在追求知识的同时,不忘涵养品德,努力成为既有真才实学,又有高尚品格的新时代人才,为民族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窗边的错题本
班长林小雨的座位总在窗边,她的错题本摊在桌上时,阳光会把纸页照得透亮。本子上红笔写的解题步骤工工整整,页边却画着小小的笑脸,是她给错题贴的 “安慰符”。
上周数学小测,我盯着最后一道大题发愣。草稿纸画了半页,辅助线还是歪歪扭扭。林小雨收卷经过我座位时,悄悄往我桌角放了块橡皮 —— 橡皮上用红笔写着 “看图形对称”。我顺着她的提示一画,思路忽然通了,笔尖在纸上沙沙走,竟赶在铃响前写完了。
她不光脑子灵,心更细。周三午休时,值日生擦黑板够不着顶,她搬着椅子站上去,校服后背蹭了片白粉笔灰也没在意。有次我发烧没来上学,傍晚她就抱着作业本来看我,错题本上贴了好多便利贴,每道题旁都写着 “这步要注意”。她讲题时总弯着腰,声音轻得像怕吵到我,额角的碎发垂下来,蹭得我手背痒痒的。
昨天体育课,小林不小心摔破了膝盖,林小雨蹲在操场边给她涂碘伏。棉签戳得小林直皱眉,她就举着颗糖晃:“涂完给你吃,甜的。” 阳光落在她蹲着的背影上,校服上的值日生标志亮晶晶的。我忽然想起老师说的 “德才兼备”—— 不是要考满分的卷子,是解得出难题,也暖得了人心;是错题本上的认真,也是递过来的那颗糖。
现在我也学着在错题本上画笑脸。窗边的风拂过纸页,林小雨正低头给同桌讲题,笔尖在本子上点了点,像春天落在草叶上的雨,又轻又暖。
德才兼备,方为栋梁
翻开历史长卷,那些被世代传颂的名字,无一不是德才兼备的典范。诸葛亮"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品格与"三分天下"的谋略同样耀眼;钱学森放弃国外优渥条件毅然归国,用学识与赤诚筑起共和国的航天长城。这些熠熠生辉的人生告诉我们: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才华若没有德行的指引,便如暗夜行舟,终将迷失方向。北宋权相蔡京书法冠绝一时,却因贪腐误国,其墨宝也被后人称为"奸臣字";当代某些科研人员为名利篡改数据,终致身败名裂。这让我想起校园里那些竞赛获奖却嘲笑后进生的"学霸",他们的光芒终究会因品格的缺陷而暗淡。正如荀子所言:"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
而德行若没有才学的支撑,则如无桨之舟,难以远航。邻居张伯伯是社区有名的热心肠,但每次帮人修理家电总因技术不精越修越坏。我们班李想同学每天最早到校打扫卫生,可成绩常年垫底,连志愿服务的报名表都填不利索。可见空有善心而乏才学,终究难成大事。王阳明强调"知行合一",正是告诫我们美德需要真才实学来践行。
在科技馆担任讲解员的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德才相济的重要。当我用扎实的知识为参观者解开星空奥秘时,更需要用耐心的态度对待每个提问的孩子。上周为视障学生讲解宇宙模型时,我特意学习盲文标注,那一刻看到他们触摸展品时的笑容,突然明白了钱伟长校长说的"既要顶天立地的学问,也要铺天盖地的情怀"。
站在新时代的门槛前,我们这一代更应明白:德才兼备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就像参天大树,德行是深扎大地的根系,才学是迎向阳光的枝叶。唯有根深叶茂,方能成为撑起民族未来的栋梁。
德才兼备,方为栋梁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无数先贤用他们的智慧和品德为我们树立了榜样,他们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德才兼备,方为栋梁。
“德”是人的根本。一个人如果没有良好的品德,即使才华横溢,也难以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古往今来,那些品德高尚的人,总是能够以自己的言行感染他人,成为人们心中的楷模。比如,孔夫子一生倡导“仁爱”,他以高尚的品德和卓越的智慧,影响了无数后人,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他的弟子颜渊,虽然没有留下惊天动地的功绩,但他的品德却得到了孔子的高度赞扬,成为后世学习的榜样。这说明,品德是一个人立足社会的基础,是赢得他人尊重的关键。
“才”是人的能力。一个人只有具备了足够的才能,才能在社会中发挥自己的价值,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古有诸葛亮,他不仅品德高尚,而且才华横溢。他为蜀汉的建立和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成为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他的“草船借箭”“借东风”等故事,至今仍被人们传颂。这些故事不仅展现了诸葛亮的智慧和才能,也体现了他的品德和气度。他的成功,正是德才兼备的最好证明。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看到一些人,他们或许才华横溢,但却缺乏品德修养;或者品德高尚,但却缺乏足够的才能。这些人,往往难以在社会中取得真正的成功。因为,一个人如果只有品德而没有才能,就难以在社会中发挥自己的作用;而如果只有才能而没有品德,就容易走上邪路,最终害人害己。
因此,我们要努力做到德才兼备。在学校里,我们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己的才能;同时,我们也要注重品德修养,学会尊重他人,关爱他人,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在社会中,我们要积极参与各种实践活动,锻炼自己的能力;同时,我们也要遵守社会公德,做一个有责任感的公民。
德才兼备,方为栋梁。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努力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和才能水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