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教室后门,我攥着衣角反复深呼吸。讲台上的同学正在分享读书心得,下一个就是我。掌心的汗浸湿了稿纸,脑海里不断闪过 “忘词了怎么办”“大家会不会笑我” 的念头 —— 我又在害怕了。
这种胆怯像一层茧,裹了我整个初中生涯。课堂上明明有想法,却总在举起手的前一秒缩回;运动会报名时,看着同学们踊跃参加,我却以 “不擅长” 为由躲在人群后。直到那次英语演讲比赛,老师把报名表递到我面前:“你发音很标准,为什么不试试?勇气不是等来的,是自己准备的。”
我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接下了任务。每天放学,我对着镜子练站姿、练语气,把演讲稿背得滚瓜烂熟。可到了彩排那天,看着台下几十双眼睛,我还是慌了神,一句话卡在喉咙里说不出来。下台后,我蹲在走廊里委屈地掉眼泪,老师却拍着我的肩说:“再准备准备,把紧张变成熟悉。”
接下来的一周,我把教室当成舞台,主动找同学当听众,把每一次练习都当作正式比赛。当真正站在赛场时,我深吸一口气,目光扫过台下鼓励的眼神,忽然就不害怕了。流畅说完最后一句话,掌声响起的那一刻,我终于明白:勇气不是天生的铠甲,而是一次次准备磨出的锋芒。
现在的我,不仅敢主动举手发言,还报名参加了学校的辩论队。每次挑战前,我依然会紧张,但我知道该如何为自己准备勇气 —— 把不确定变成确定,把害怕变成熟练。人生路上总有需要迈步的时刻,与其等待勇气降临,不如提前为自己备好行囊,让每一次出发都更有力量。这份亲手准备的勇气,终将陪我走过一个又一个难关,成为成长路上最珍贵的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