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的梧桐叶在秋风中沙沙作响,我望着书桌上那张被揉皱又展平的书法比赛参赛表,墨迹未干的"坚持"二字在宣纸上晕染开来。那一刻我忽然明白,有一种坚持,就叫成功。
记得初学书法时,我总被毛笔不听使唤的倔强惹恼。那支狼毫笔像一匹难以驯服的小马,稍一用力就分叉,稍一松懈就瘫软。老师握着我的手说:"别急,毛笔要慢慢养。"我咬着牙每天放学后留在教室练习基本功,看着夕阳把宣纸染成琥珀色,看着自己的手指被墨汁染得发亮。三个月后,当我终于能写出第一个端正的"永"字时,那种喜悦比解开数学难题更让人雀跃。
去年冬天备战市青少年书法大赛时,我遇到了瓶颈。反复临摹的王羲之《兰亭序》总差那么一口气,笔势该流转的地方总是生硬。大年三十的晚上,窗外此起彼伏的鞭炮声中,我独自在书房里磨墨。砚台里的墨汁渐渐浓稠,像黑夜凝结的星辰。我突然想起颜真卿"笔成冢,墨成池"的故事,于是重新铺开毛边纸,在"之"字的二十一个变体里寻找灵感。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透过窗棂,照在我写完的第三十八张练习纸上时,笔锋终于有了呼吸般的韵律。
比赛当天,我站在展厅中央,看着自己那幅《兰亭序》节选被装裱在红木框里。评委老师指着"仰观宇宙之大"的"观"字说:"这个字有故事。"我知道,那是无数个清晨与黄昏的沉淀,是三百多张废稿堆叠的高度,是手肘酸麻时依然保持的中锋行笔。领奖台上,奖状上的烫金字体闪闪发亮,但更明亮的,是我心里那盏从未熄灭的灯。
如今每当我提笔,总会想起书法老师说过的话:"书法不是表演艺术,是时间与耐心的对话。"在这个追求速成的时代,或许真正的成功从来不是惊雷般的爆发,而是像春蚕吐丝般绵长的坚持。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日复一日,终将在某个不经意的时刻,绽放出令人惊艳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