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家里是一幅安静的油画,那弟弟就是那瓶打翻的颜料,红一道绿一道,让人哭笑不得。他叫李咚咚,两岁半,却自封“大霸王”。走起路来像刚充气的企鹅,左右摇晃;说话只掌握两个字——“不要”,却能用一百种语气表达喜怒哀乐。妈妈说他肚子里装着一只小鼓,走到哪儿敲到哪儿,于是“咚咚”成了他的大名,也成了一天到晚的背景音乐。

上周六,我趴在客厅写作业,他鬼鬼祟祟溜进厨房。五分钟后,“哗啦啦——”像下起暴雨。我冲进去,只见他站在板凳上,双手高举奶粉罐,雪白粉末瀑布般倾泻,给他自己造了一场“冬天”。他顶着白眉毛,冲我咧嘴一笑:“下雪啦!”那一刻,我的奥数题瞬间蒸发,只剩满脑子的“清理计划”。更绝的是,爸爸闻声赶来,先掏出手机拍照,配文:“家里提前供暖。”妈妈一边抓狂,一边忍不住笑出声,全家三口轮流给他“洗澡”,他却在浴盆里拍水大叫:“再下一场!”
夜里,我偷偷把零食藏进衣柜最高处,自以为万无一失。第二天一早,衣柜门大开,我的薯片只剩空袋,巧克力“尸骨无存”。嫌疑人正躺在沙发上,嘴角挂着证据屑,一脸无辜。我质问他,他眨着长睫毛,奶声奶气:“哥哥,薯片飞走了。”说完还张开小手,比划一个“飞”的动作,让我瞬间破功,怒火被这句童话扑灭。后来我学会把零食锁进行李箱,密码是我的生日,这下总算保住了“粮仓”。
当然,小淘气也有暖化人的时候。上周我发烧,躺在床上哼哼。他踮脚进门,怀里抱着最喜欢的“兔兔”,踮脚往我枕边一塞,学妈妈的样子拍拍我的头:“哥哥乖,喝水水。”说完举起他的小杯子,硬往我嘴里送。那一刻,我觉得退烧药都没这杯“咚咚牌”温水管用。原来,调皮外壳里,藏着一颗会发光的小糖心。
如今,每天回家,我还是会先检查衣柜、厨房和卫生间的“受灾情况”。但只要听到“咚咚咚”的脚步声由远及近,我就会不自觉蹲下来,准备迎接一个奶香味的冲撞。李咚咚,这个家里会移动的小鼓点,用彩色笔在我们平凡的日子上乱涂乱画,却也把最亮的笑声、最软的心跳,一并敲进了我们的生命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