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早晨,科学老师把一个小纸盒递到我手里。打开来看,十几粒黑芝麻似的蚕卵静静躺着。谁能想到,这些比针尖还小的生命,会在我眼前演绎一场关于成长的史诗。

最先破卵而出的蚁蚕,黑瘦得让人心疼。我用最嫩的桑叶招待它们,看它们趴在叶缘,啃出细密的锯齿。那时它们的食量还小,一片叶子要吃上好几天。我每天放学第一件事就是冲向鞋盒,看它们是否安好。妈妈笑我成了“蚕保姆”,我却在这些小生命面前,第一次感受到了“被需要”的重量。
真正的变化发生在第三次蜕皮后。它们通体变得晶莹剔透,食量惊人起来。夜深人静时,我把耳朵贴在盒壁上,能听见春雨般的沙沙声——那是无数张小嘴在啃食桑叶,急切又虔诚。它们埋头苦吃的模样,像在赶赴一场生命的盛宴。我采桑叶的手再酸也甘之如饴,因为知道有个盒子里的生命,正指望着我带回明天的食粮。
最神奇的是吐丝的时刻。它们突然对鲜嫩的桑叶失去了兴趣,昂着头寻找角落。我赶紧扎好小架子,看它们爬上去,开始吐露生命中最华美的篇章。先是几根游丝定位,然后不眠不休地把自己裹进银白的梦境里。那个过程庄重得让人屏息——它们用尽毕生积蓄,只为完成这场壮烈的蜕变。
当第一只蛾子破茧而出,翅膀还湿漉漉地皱在一起,我忽然懂得了什么是完整的成长。从黑蚁到白胖,从吐丝到化蛾,每一个环节都不容逾越。它们不说话,却用整个生命演示着:成长就是专注地吃好每一片叶,认真地蜕每一次皮,勇敢地吐每一根丝。
蚕蛾在交配产卵后静静死去,我把那些新生的卵小心收好。来年春天,又会有一群孩子像今天的我一样,为这些小小的生命欢喜忧愁。而我知道,那些深夜的沙沙声已经长进了我的心里——那是生命拔节的声音,温柔地提醒我:所有美好的成长,都需要时间的酝酿,和无数个平凡日子里的耐心守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