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小区有一只特别的猫。它不像其他流浪猫那样行色匆匆,而是永远蹲坐在同一块青石板上,仿佛在等待什么。

第一次遇见它,是个薄雾的清晨。它端坐着,琥珀色的眼睛望向小区大门,像一尊凝固的雕像。我试着递过半根火腿肠,它只是淡淡一瞥,继续它的守望。
邻居们说,它是在等一个人。几年前,有个独居的老奶奶每天傍晚都会坐在这块石板上喂猫。后来老奶奶搬去养老院了,猫却留了下来,从黄昏等到夜幕,从春天等到冬天。
渐渐地,这只猫成了我们小区的秘密。王阿姨会在它身边放一碗清水;送快递的小哥经过时放慢车速;孩子们玩耍时会绕开那块青石板。它不再只是一只猫,而是我们共同守护的一个关于等待的童话。
深秋的雨夜,我撑着伞下楼,看见它还在那里,毛发被雨水淋得紧贴在身上,却依然固执地望着大门。我在它头顶撑开伞,它终于回头看了我一眼。那一刻,我在它琥珀色的眼睛里,看见了比人类更执着的温柔。
第二天,整个小区的业主群都在讨论这只猫。最后,我们想出一个两全的办法——联系养老院,看看能不能让老奶奶回来看看,或者录一段视频。
当老奶奶的声音从手机里传出来:“咪咪,我很好,你不要再等了……”那只猫第一次站起身,绕着手机不停转圈,发出呜咽般的叫声。我们都转过头去,不忍看这场跨越物种的对话。
它依然每天蹲在青石板上,但眼神柔和了许多。也许它终于明白,有些等待不必用凝固的姿势,有些牵挂可以跨越山海。
从此,我们小区有了一只不等人的猫。它还在那里,却不再是为了等待,而是成了我们每个人心中的温柔坐标——提醒着我们,在这匆忙的人世间,还有这样一份不计较时间的守候。每当夜色降临,总有人为它留一盏灯,那灯光很轻,轻得就像对待一个不愿醒来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