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考试的数学卷子发下来,最后一道几何证明题旁打着鲜红的叉。我盯着那个锐角,忽然想起昨天考场上的狼狈——就在最关键的时刻,我画错了一条辅助线,伸手去摸橡皮,笔袋里却空空如也。

那块橡皮是父亲去年出差时带回来的,方正正的白色长方体,印着某个航空展的logo。它平淡无奇,却是我用了整整一年的伙伴。我习惯在思考时把它放在指尖转动,它的四个角早已被我磨得圆润。
发现它不见的那一刻,冷汗瞬间浸湿了我的后背。监考老师注意到我的异常,走过来低声问:“怎么了?”我张了张嘴,却发不出声音。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最终我只能用颤抖的手把错误答案划掉,在凌乱的痕迹旁重新画线。那道八分的题,我终究没能做对。
放学后,我把书包里的东西全部倒在桌上,一本一本地抖,一页一页地翻。习题册的缝隙,笔记本的夹层,甚至校服口袋的每个角落。没有,哪里都没有。母亲说:“不就是块橡皮吗,再买一块就是了。”可她不明白,那上面有我无数个深夜苦思时留下的齿痕,有我紧张时捏出的指印,有我一整年的青春重量。
我固执地回到昨天走过的路上寻找。从教室到考场,那条百米长的走廊,我低着头走了整整三遍。夕阳把影子拉得很长,就在我几乎要放弃时,在走廊尽头的盆栽旁,一点白色映入眼帘。
它静静地躺在龟背竹的阴影里,身上沾了些灰尘。我捡起来,小心翼翼地擦去污迹,熟悉的触感从指尖传来,那些圆润的棱角像是老友的握手。
第二天数学课,老师讲解那道几何题。我听着他严谨的证明过程,手里不自觉地转动着失而复得的橡皮。突然明白了——有些错误注定无法完全擦除,就像那道题旁永远会有的痕迹,就像成长中所有无法挽回的失去与遗憾。
但紧握着这块小小的橡皮,我依然感到一种笃定的温暖。它告诉我,纵使生活充满措手不及的擦痕,但总有些什么,会在下一个转角等你捡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