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拈棕叶一角,一握一折,润湿的糯米滑入折角,红色的丝线在指缝间飞舞……我看到妈妈包粽子时如行云流水的动作,心里感叹道:“看上去真有意思!”
我搬张凳子凑到妈妈身边,想学包粽子,妈妈爽快地答应了。我拿起一片粽叶上下打量一番,便有模有样地拈起一角翻转过来,卷成圆锥形。接着,把浸泡好的糯米塞到粽叶中。白胖的糯米不时调皮地钻进我的指缝里,我一次次把手伸进盛放糯米的水盆里涮一涮,妈妈看了抿嘴直笑。
将粽叶合拢在一起后,我勾起一根红线开始缠绕。妈妈在一旁小声提醒:“不要缠得太松哦!那样米会从缝里逃跑!”我小心翼翼地将线绕了一圈又一圈,最后打结。大功告成!我兴奋地把粽子举过头顶宣布:“这是我长这么大包的第一个粽子!”
我的兴致高涨起来,继续埋头包粽子。包着粽子,我和妈妈聊起了粽子的来历。传说楚国大臣屈原辅佐楚怀王把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可后来贵族里有小人嫉恨屈原,在楚怀王面前诬蔑屈原,楚怀王听信谗言放逐了屈原。屈原满怀悲愤地投入汨罗江中,以死明志。百姓们为了不让鱼虾吃掉屈原的尸体,便把饭团包上叶子系上丝线投到江里喂鱼虾,这就演变成了包粽子的习俗。这小小的粽子寄托着我们对屈原的缅怀呢!
经过不断练习,我包得越来越熟练了,不一会儿,盆里的粽子堆得像小山一样,我有满满的成就感。
晚上,一家人环坐在桌旁,妈妈端出一盘粽子,食材自然的清香充满整个房间,节日的氛围顿时浓了起来。妈妈在我手腕上系上色彩鲜艳的五彩绳,全家人举起杯子互相祝福,欢声笑语点亮了端午节的夜晚。
中华传统习俗源远流长,习俗中的文化因子已经刻在中国人骨子里,代代相传。只要潜下心来去做,那些习俗活动远比看上去有意思,其中的文化内涵更值得我们去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