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滁皆山,树林阴翳,游人怡然自乐。
太守醉也,太守乐也。乐在贬的去处,物我两忘,苦中作乐;乐在始觉“不及林间自在啼”的山水之乐;乐在游人佳绝处,怡然自乐中寻“与民同乐”;乐在扶老携幼、天伦之乐里得富强康乐。
乐是一种状态。个人的价值取向各异,个体的丰富多元便决定了乐之差异。然而,我们更需知乐、求真乐。
惠特曼在《草叶集》中写道:“我辽阔博大,我包罗万象。”知乐所要做的并非筛选,而是包容。做文坛之执牛耳者固然为乐事,但欧阳修“三十年后无人道着老夫也”,叹后生可畏,又何尝不是乐事?知乐是一种豁达的人生态度,是万物并行而不相悖,掷地有声的回应。无论是人伦之乐,又或怡然自乐,本身并无高下之分,这便是真乐之基础。
我们潜意识里认定,真乐往往隐含着至高与极限;我们常单向度地认为,只有高尚,只有与民同乐般的广博才配得上这块金字招牌。其实,真乐无需“求”得,“得之心”足矣!
木心说,我一生遇到过的大多数人都只是“行过”。是啊,我们就是如此浮光掠影走过一生,总以为真乐遥远,可真乐不该也不会成为一种追求,它是一种体验。人生是长路漫漫的朝圣,我们用一生的时间向梦想中的山顶进发。但不要忘了,一草一木一花一乐,都是旋转的崖路上无可比拟的真。其乐与共。
真乐在每个人身体中生根发芽之时,我们便可选择让它的光辉照亮行路中的黑暗。
乐可以有无数种,每个人当然可以选择自行其路。或许天伦之乐只属于一家,但若共享其乐,自有千万笑声。真乐若是星星之火,你我共传,则足以燎原。当无数的个体被联结,我们便求得真正的快乐,那将是人类群星闪耀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