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方圆的作文

更新时间:2025/5/3 8:25:00  

  方圆之间,处世之道

  《孟子》有云:“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方与圆,是天地间最质朴的形状,也是中国人传承千年的处世哲学。方,是棱角分明的刚正;圆,是柔和包容的变通。在人生的长河中,唯有把握方与圆的平衡,方能在坚守本心与适应世事间走出一条从容之路。

  方,是根植于内心的原则与底线。北宋名臣包拯,铁面无私,执法如山,面对权贵的威逼利诱,他如同一柄出鞘的利剑,直指不公。朝堂之上,他敢谏直言,哪怕触怒龙颜也绝不退缩;民间断案,他秉持法理,让 “包青天” 的名号流传千古。包拯的 “方”,是对正义的执着守护,是对原则的至死不渝。这种 “方” 并非固执,而是一种清醒的坚守。正如梅兰竹菊,在风霜中挺直腰杆,虽历经寒冬却不改本色,正因这份坚守,才成就了君子品格的高洁。

  圆,是顺应时势的智慧与通达。春秋时期,范蠡辅佐越王勾践复国成功后,敏锐察觉政治危机,毅然弃官从商。他深谙 “狡兔死,走狗烹” 的道理,没有固守功臣身份,而是以灵活变通的姿态开启新的人生篇章。经商途中,他审时度势,善于把握商机,三次聚财又三次散财,赢得 “陶朱公” 的美誉。范蠡的 “圆”,不是圆滑世故,而是对世事的深刻洞察。就像水遇方则方,遇圆则圆,看似柔弱无骨,却能滴水穿石,在迂回中达成目标,这便是 “圆” 的智慧。

  然而,方与圆并非割裂对立,而是相辅相成的整体。一味求方,容易刚愎自用,在复杂的社会中处处碰壁;过度求圆,则会失去本心,沦为随波逐流的浮萍。明代思想家王阳明,既坚持 “知行合一” 的学术主张,以方正之心传道授业,又能在官场斗争中灵活周旋,在平定宁王之乱时,巧妙运用兵法,以柔克刚。他将方的原则与圆的智慧融为一体,在动荡时局中实现人生价值。

  生活中,方与圆的平衡无处不在。在工作中,我们以方的态度对待岗位职责,坚守职业操守;以圆的方式处理人际关系,学会换位思考。在人际交往中,真诚坦率是 “方”,包容理解是 “圆”。只有将二者结合,才能在保持自我的同时,与他人和谐共处。

  方与圆,是天地馈赠的生存哲学,也是人生路上的指路明灯。愿我们都能在方圆之间,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既保有棱角分明的勇气,又不失圆润通达的智慧,在坚守与变通中,走出一条光明坦途。

  《方寸之间见乾坤》

  故宫的铜缸与天坛的圜丘,一个棱角分明,一个圆融无碍,却共同诠释着中国哲学的精髓——方为做人之本,圆为处世之道。方与圆的辩证,恰似青铜器上的饕餮纹与云雷纹,在对抗中达成和谐。

  北宋汝窑的天青釉盘,边缘如刀削般方正,釉色却流淌出最柔和的曲线。匠人们深谙"泥胚要方,窑变要圆"的奥秘,正如苏轼在《定风波》中所写:"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这何尝不是方刚之气与圆融之智的完美融合?

  钱币的演化更是一部方圆哲学史。战国时期的刀币棱角峥嵘,汉五铢钱外圆内方,至北宋交子已化作纯然纸片,却因方寸之间的印信而价值连城。当代区块链技术创造的比特币,看似虚无缥缈,其底层算法却构筑于最严谨的数学方圆之中。

  敦煌壁画中的飞天,衣带当风却不忘束发严谨;《兰亭集序》的笔走龙蛇间,暗藏楷书的筋骨。王羲之醉后写下的涂抹痕迹,恰似人生中必要的"圆"处——那些看似失误的墨团,反而让方正的字迹有了呼吸的间隙。

  站在故宫中和殿前,脚下是方正的青砖,抬眼是圆润的藻井。这让我想起父亲木工箱里的凿子——方凿修棱角,圆凿雕花纹。或许人生真谛,就在这方寸器具的转换间:以方立骨,以圆养气,如太极图中的阴阳鱼,在流转中生生不息。

  人生的方与圆

  人生犹如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方”与“圆”则是绘制这幅画卷的独特笔触,它们相互交织、相互融合,共同勾勒出人生的精彩轮廓。

  “方”,代表着方正、刚强,是人生应坚守的道德和职业原则,散发着不屈的万丈光芒。它是人们行为的底线,守护着心灵的一方净土,使人不为奸恶所屈。古往今来,无数仁人志士以“方”的精神,书写着壮丽的人生篇章。“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用他的豪放与不羁,坚守着内心的方正,不向权贵低头,展现出了傲岸的风骨;“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以铿锵有力的言辞,阐述了大丈夫应有的气节,彰显了方正的力量。在战乱时期,建筑学家梁思成全力保护中国、日本的古老建筑,他不顾个人安危,坚守着保护文化遗产的原则,这份坚持正是“方”的体现。资深学者资中筠“不为千人之诺诺,要做一世之愕愕”,敢做敢言,发出正义的言论,她以“方”的姿态,为真理而呐喊。

  然而,人生仅有“方”是不够的,还需要“圆”的智慧。“圆”象征着圆润、灵活,是为人处世懂得变通的艺术。它不是圆滑世故,而是在不同的环境中,为每件事寻求恰当的法则。正如水,既能方,展现出刚的一面;又能圆,体现出柔的特质。不懂“圆”的变通,人将无法适应环境,与世界格格不入。《枭逢鸠》中的枭,自己叫声狞厉被人厌恶,却不思考改变自己,只想东徙,终无济于事。这就告诉我们,在生活中,我们不能一味地固执己见,要学会根据实际情况做出调整。奥巴马面对青年学生的反斥与谩骂,用一个远视的动作和一句“这里就像自己家”的妙语巧妙化解;澳大利亚女首相将国民扔的鸡蛋戏说成“谢谢你的早餐”,她们以圆融的处事方式,化干戈为玉帛,赢得了更多的尊重和支持。

  在人生的道路上,“方”与“圆”缺一不可。只有“方”,就像一块棱角分明的石头,虽然坚硬,但容易伤人伤己;只有“圆”,则像一个没有原则的皮球,四处滚动,没有方向。我们要学会将“方”与“圆”完美结合,刚柔并济。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灵活变通;在灵活处事的同时,不丢失底线。

  人生如品茗,选好茶具乃为“方”,选好香茶清水乃为“圆”。方圆之间,浮沉各命。我们在年轻的时候,如同茶叶初入水中,争相上浮,释放光彩,用“方”的锐气和“圆”的智慧为生命润色。随着岁月的流逝,我们经历了风雨的洗礼,逐渐沉淀,最终折戟沉沙,沉淀杯底成一尊香茗。

  “方”是我们的立身之本,“圆”是我们的处世之道。让我们在人生的舞台上,以“方”为骨,以“圆”为翼,书写出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有关方圆的作文推荐
 · 方圆相济作文800字
Copyright@2021  作文大全 m.zuowenjun.com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