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影里的莫干山
晨露还挂在竹梢时,我们已踩着青石板路进山。整座山像被泼了桶绿颜料,毛竹的叶片在风里沙沙翻动,漏下的阳光在石阶上跳成碎金。某根竹枝突然低垂,叶尖的水珠正巧落在我手背上,凉丝丝的像块刚从山溪里捞起的翡翠。
山腰的茶室藏在竹林深处,竹制的窗棂糊着半透明的棉纸。老板娘端来的野菊花茶里,浮着朵金黄的花盘,说是清晨在溪畔采的。推窗时撞见只小松鼠,它抱着颗松果蹲在竹篱笆上,黑亮的眼睛转了转,突然窜进竹林,带起的竹叶簌簌落在茶桌上,像谁撒了把碎绿的星子。
往剑池去的路上,听见泉水撞击岩石的脆响。石阶旁的青苔吸足了水汽,踩上去软乎乎的,像踩着块浸了水的海绵。某道瀑布从崖壁垂下来,水花溅在观景台的木栏上,积成小小的水洼,倒映着天空的流云和对岸的竹影,像幅会流动的画。同行的弟弟伸手去接泉水,指尖刚触到水面,就被冰凉的山风逗得缩了回去,笑声惊飞了躲在石缝里的山雀。
午后在竹林民宿歇脚,院角的老龙井正冒着热气。老板说这口井的水是从竹根下渗出来的,泡的茶带着竹香。我坐在竹编的躺椅上翻书,风穿过竹林时,书页被吹得哗哗响,夹在里面的竹叶书签突然飘落,落在茶杯里,竟和茶叶缠成了团。屋檐下的风铃是用竹筒做的,叮当声混着远处的蝉鸣,像支天然的交响曲。
往山顶去的路上,遇见挑山工背着竹篓往上走。篓里的山核桃用箬叶包着,散发出淡淡的清香。他的草帽边缘磨出了毛边,却把竹杖拄得笔直,说这山的路他走了三十年,闭着眼都能数出有多少级台阶。路过片野生杜鹃花丛时,他突然摘了朵递过来:“别小看这花,能在石缝里扎根的,都是有性子的。”
夕阳把竹影拉得老长时,我们坐在山顶的观日台。远处的山峦被染成橘红色,近处的竹林却浸在暮色里,变成片墨绿的海。山风掀起我的衣角,带着竹节的清苦和泥土的微腥。突然明白莫干山的美,从不在某处著名的景致,而在竹影扫过石阶的温柔,在泉水与岩石的私语,在每个愿意停下来,听山风讲故事的瞬间。
竹海行吟
清晨的莫干山还裹在乳白色的雾气里,缆车穿过云层时,我恍惚看见有青衣仙人在竹梢踏行。这是盛夏七月,山脚下的溽暑被层层竹影筛去,等抵达荫山街时,连空气都沁着薄荷般的凉意。
剑池的水比传说中更绿。吴王夫差磨剑的试剑石静卧潭底,石上青苔随水波摇曳,像美人未干的发。几个孩童蹲在潭边数游鱼,他们的倒影与两千年前的剑影重叠,惊得几尾红鲤倏忽钻入石缝。瀑布溅起的水雾扑在脸上,带着铁腥味的清凉,不知是水汽还是历史的铁锈。
正午躲进白云山馆喝咖啡。这幢民国老别墅的木地板会唱歌,每走一步都吱呀作响。露台上,我的拿铁与邻座老者的云雾茶共享同一片山景。他突然指着远处:"看,蒋介石就是从那条小路骑马下山的。"山道上此刻只有几个背包客,他们的防晒衣亮得像新编的史书注脚。
暮色中最动人的是竹林。晚风穿过百万竿修竹,掀起沙沙的浪涌。偶有早出的萤火虫点亮叶隙,恍若坠落的星子。下山路上,我的帆布鞋沾满竹叶清香,身后传来挑山工哼的小调——他们竹扁担两头晃着的,正是我们中午喝空的玻璃汽水瓶。
回望渐暗的山影,忽然明白为何民国名流都爱在此筑梦。莫干山的魔力,大约就在于能让钢铁丛林里长出的烦恼,在这万亩竹海中,轻轻化作一声满足的叹息。
游莫干山
清晨的薄雾像轻纱般笼罩着莫干山,我站在山脚下仰望着这片翠绿的世界。空气中弥漫着松木的清香,夹杂着晨露的湿润气息,深深吸一口,整个人都精神抖擞起来。
沿着蜿蜒的山路向上攀登,两旁的竹林郁郁葱葱,阳光透过竹叶的缝隙洒落下来,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山风拂过,竹叶沙沙作响,仿佛在演奏一首自然的交响曲。我停下脚步,伸手触摸粗糙的竹竿,指尖传来微微的凉意,这来自大自然的触感让人心旷神怡。
半山腰处,一座古朴的别墅掩映在绿树丛中。斑驳的外墙爬满了青藤,木质窗框已经有些褪色,却依然能看出当年的精致。站在别墅前,仿佛能看见当年文人雅士在此品茶论道的场景。继续向上,石阶越来越陡,我的脚步也变得沉重起来,但山间的美景却让人忘记了疲惫。
登上山顶,眼前的景色让我惊叹不已。连绵起伏的山峦在云雾中若隐若现,宛如一幅水墨丹青。远处的村庄像散落的珍珠,点缀在绿色的海洋中。我找了块平整的岩石坐下,山风拂过脸庞,带来丝丝凉意。远处传来清脆的鸟鸣声,此起彼伏,像是在演奏一首大自然的协奏曲。
中午时分,我在山腰的茶室小憩。老板端来一壶刚泡好的莫干黄芽,茶香袅袅升起,沁人心脾。透过茶室的窗户望去,山间的梯田层层叠叠,农民正在田间劳作,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田园画卷。捧着温热的茶杯,看着窗外的风景,时间仿佛在这里放慢了脚步。
下山的路上,遇见几位采蘑菇的村民。他们背着竹篓,脸上洋溢着朴实的笑容。一位老伯热情地招呼我尝尝刚摘的野果,酸甜的汁水在舌尖绽放,这是城市里买不到的美味。夕阳西下时,我依依不舍地告别莫干山,山间的雾气渐渐升起,整座山又笼罩在神秘的薄纱之中。
这次莫干山之行,不仅让我领略了秀美的自然风光,更让我感受到了远离尘嚣的宁静与美好。在这里,时间似乎变得缓慢,让人得以重新审视生活的真谛。回望渐行渐远的青山,我在心里默默许下心愿:一定要再来这个洗涤心灵的地方。
游莫干山
7月15日上午,天气真好,碧空万里飘着朵朵白云。我跟随着爸爸和爸爸单位的同事一起游杭州莫干山。
我首先来到毛主席下榻处,只见四周都是树林,没有其他房子,是个很幽静的地方。我进去后,看见里面有毛主席休息过的铁床,用餐时用过的木桌,坐过的滕椅。然后,我来到蒋介石临时总统官邸:左右有很多别墅,门前树木很高大,远处是很深的山沟。进入蒋介石临时总统官邸,我发现房间的摆设很平常,也是桌、椅和床等。
跟随着导游,我来到了刻着一个“翠”字的石壁:“翠”字高12米,宽5米;“翠”字的对面有一个凉亭,亭的三面是荷花池,池水很清,荷花含苞欲放。我终于明白了“翠”字的意思:莫干山山上大部分是翠绿的毛竹,显得非常碧绿、幽静和清凉。
最后,我经过半山的清凉亭,来到剑池景区。我先看到两个塑像,一男一女,男的叫干将,女的叫莫邪。传说他们俩以前在此练剑,为了纪念他们,就把此山称为莫干山。我继续往下走,看到剑池,剑池是个不大不小的水池,剑池用于练剑的淬火。剑池的上方还有个小瀑布。剑池的景色深深吸引住我,难怪我爸爸单位全体人员在这里照了合影照。
啊,虽说莫干山我是第二次来,但这些景色仍然是“第一次”看到,太美了!我第一次来莫干山是五年前跟妈妈来的,现在已回忆不起当时的所见所闻。我想:“可惜这次在山上仅宿一晚,要是能住上一星期,多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