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有趣的"非牛顿流体"小实验
今天科学课上,老师带我们做了一个神奇的实验——制作非牛顿流体。当老师说用淀粉和水就能变出"魔法液体"时,教室里顿时炸开了锅。
我按照老师的指导,先往塑料盒里倒了半杯玉米淀粉,然后慢慢加入清水。刚开始,混合物看起来和普通面糊没什么两样,但当我用搅拌棒轻轻一搅,奇怪的事情发生了:搅拌时它像固体一样有阻力,可当我突然停下,它又像液体一样从搅拌棒上缓缓流下。
最有趣的环节来了!我戴上一次性手套,把双手插进混合物里。慢慢按压时,它软软的像面团;可当我突然用力捶下去,手却被弹了回来,混合物表面居然完好无损!同学们都惊讶地叫出声来。小林还试着在上面快速跺脚,神奇的是,他的脚印只在踩下去的瞬间出现,抬起脚后"地面"立刻恢复了原状。
老师解释说,这就是非牛顿流体的特性:受到快速冲击时会变硬,缓慢施压时又呈现液态。生活中常见的番茄酱、牙膏都是非牛顿流体。我突然想到,怪不得每次挤番茄酱都要用力甩一甩呢!
下课铃响了,我还舍不得倒掉盒子里的"魔法液体"。这个实验让我明白,科学就在我们身边,连厨房里的普通材料都能变成有趣的实验材料。回家后,我一定要再试试这个实验,还要告诉爸爸妈妈这个神奇的科学现象!
会跳舞的盐
“声音能让盐粒跳舞?” 听到科学老师这句话时,我满脸疑惑,决定亲自做个实验一探究竟。
我先找来一个空碗,把它稳稳地放在桌面上,接着倒了一小撮盐在碗口。这些盐粒白花花的,像细碎的雪花,安静地躺在那儿。然后,我深吸一口气,把嘴巴凑近碗边,大声喊起来。一开始,盐粒像睡着了似的,一动不动,我有些失落,难道老师说错了?但我不甘心,铆足劲儿,扯着嗓子继续大喊。奇迹发生了!盐粒像被施了魔法,开始欢快地跳动,有的蹦得高,有的跳得低,还有的在碗口边缘打转,就像一群穿着白舞裙的小精灵,随着我的喊声翩翩起舞。
我兴奋得手舞足蹈,眼睛瞪得大大的,紧紧盯着那些跳跃的盐粒,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精彩瞬间。喊得嗓子都快冒烟了,可我还是停不下来,一会儿轻声细语,一会儿高声尖叫,盐粒也跟着我的声音节奏时快时慢地舞动。
后来我才明白,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我发出声音时,引起了空气振动,这种振动通过空气传递到碗上,碗又把振动传给盐粒,盐粒就 “跳舞” 啦。这个小实验太有趣了,让我知道生活里藏着好多奇妙的科学知识,只要动手去做,就能发现其中的奥秘。
会跳舞的葡萄干
周末的科学作业让我盯上了厨房里的葡萄干。妈妈说过"实践出真知",我决定看看这些皱巴巴的小东西能不能在汽水里"跳舞"。
实验材料很简单:透明玻璃杯、半杯雪碧,还有十几颗晒得发黑的葡萄干。当第一颗葡萄干"扑通"跳进汽水时,它像块石头般直接沉了底。我失望地正要离开,突然发现杯底开始冒出一串珍珠似的小气泡。
那些气泡越聚越多,渐渐包裹住葡萄干。大约过了三分钟,被气泡"抬"起来的葡萄干突然浮上水面!气泡在水面破裂后,它又晃晃悠悠地沉下去。接着又有两颗葡萄干加入了这场"舞会",它们时而旋转上升,时而摇摆下沉,像在跳一支水中芭蕾。
我凑近观察,发现葡萄干表面凹凸不平的褶皱里藏着无数小气室。汽水里的二氧化碳在这些凹陷处聚集,就像给葡萄干穿上了许多迷你救生圈。当气泡足够多时,浮力就会带着葡萄干浮向水面。
最有趣的是,这场"舞会"持续了整整十五分钟。直到雪碧不再冒气泡,精疲力尽的葡萄干们才安静地躺在杯底。它们的表皮被泡得发亮,仿佛刚经历了一场奇妙的冒险。
原来科学就藏在日常生活里,连不起眼的葡萄干都能变成活泼的"舞者"。这次实验让我明白:只要愿意观察,每个小发现都能变成打开科学大门的钥匙。
有趣的小实验
科学实验总是充满了神秘和乐趣,它能让我们在实践中探索未知,发现新奇的现象。今天,我就做了一个非常有趣的小实验——“鸡蛋浮起来”。
实验材料很简单:一个透明的玻璃杯、一个鸡蛋、一些盐和一根筷子。实验开始前,我在玻璃杯里倒满了清水,然后小心翼翼地把鸡蛋放了进去。鸡蛋很快就沉到了杯底,一动不动。我想,这很正常,因为鸡蛋比水重嘛。
接下来,我开始往水里加盐。我一边加盐,一边用筷子轻轻搅拌,让盐充分溶解。随着盐的不断加入,我发现鸡蛋开始慢慢地浮起来了。一开始,鸡蛋只是微微离开了杯底,但随着盐的继续加入,鸡蛋越浮越高,最后竟然完全浮在了水面上。我惊讶得张大了嘴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为什么鸡蛋会浮起来呢?我带着这个疑问去问爸爸。爸爸耐心地给我解释说:“这是因为盐水的密度比清水大。当盐溶解在水中时,水的密度增加了,浮力也就变大了。当浮力大于鸡蛋的重力时,鸡蛋就会浮起来。”听了爸爸的解释,我恍然大悟。
这个小实验不仅让我看到了有趣的现象,还让我学到了科学知识。生活中其实有很多这样的小实验,它们不仅能激发我们的好奇心,还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科学原理。通过这次实验,我明白了科学并不是高不可攀的,只要我们用心去观察、去探索,就能发现科学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