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祖母的针线盒里,长久地放着三盏煤油灯。它们早已不能点亮,铜质灯身上布满岁月的暗痕。在我成长的年岁里,她常在暮色中摩挲它们,向我讲述灯与人生的寓言。
第一盏灯矮而敦实,灯罩已被熏黑。“这是启蒙之灯。”外祖母说。它照过她父亲夜读的身影——那位清末秀才在油灯下教她认字,告诉她女子也当知书。“一灯能破千年暗”,他总这般说。这盏灯见证了一个裹小脚的女孩,如何借着微弱的光亮,挣脱蒙昧的枷锁。光虽如豆,却足以照亮最初的方寸之地,让她看见世界远比深闺广大。
第二盏灯细高挑,玻璃罩有一道裂痕。“这是磨砺之灯。”抗战那年,外祖母提着它躲进防空洞。在潮湿的黑暗中,她借着这盏灯为伤员清洗伤口,灯光摇曳,映照着血色与泪光。她说,最暗的夜才能看见最亮的星。这盏灯陪她走过烽火连天,照见过人性的至暗与至善。它的裂痕是弹片所致,却从未熄灭,如同人在绝境中咬紧牙关的那口气。
第三盏灯最普通,是常见的“美孚灯”。“这是平常之灯。”外祖母的语气温柔。这盏灯照过无数琐碎的日常:为孩子缝补衣衫,为归人温粥,在长夜里等待远方的消息。它不够明亮,却足够温暖;没有惊天动地的故事,却见证了一粥一饭的恩情与一日一夜的坚守。外祖母说,前两盏灯让人成为英雄,而这盏灯让人成为人。
如今,电灯通明如昼,煤油灯早已退出生活。但每当我迷失方向,总会想起外祖母的三盏灯。
启蒙之灯告诉我:再微小的光也要勇敢点亮,因为光明会传递,会生长。
磨砺之灯提醒我:黑暗来临之时,正是检验你内心有多明亮的时刻。
平常之灯启示我:生命最本质的光辉,往往闪烁在日复一日的坚持与爱中。
人生三盏灯,一盏照见初心,一盏淬炼风骨,一盏温润岁月。它们在我心中次第点亮,汇成不灭的光明,照亮前路,也温暖胸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