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院里的那株老梅,是曾祖父亲手所植。每年寒冬,它总是疏影横斜,暗香浮动。幼时的我曾问祖父:“为何这梅树年年花开得这样好?”祖父轻抚树干,笑道:“树啊,需要三代人呵护。你曾祖父栽下它,我陪着它经历过雷劈虫蛀,你父亲为它培土施肥。如今,该轮到你了。”
那时不解其意,直到那年盛夏。
持续的高温让老梅枝叶卷曲,我学着祖父的样子,每日清晨提井水浇灌。水瓢举起,清亮的水流顺着树根缓缓渗入,我仿佛能听见干渴的根系吮吸的声响。午后,我又搬来竹帘为它遮阴。某个黄昏,当我抚摸着它粗糙的树干时,忽然感到指尖传来细微的颤动——那是生命在回应呵护。
真正理解呵护的真谛,是在那个雪夜。气温骤降,我担心梅树受冻,欲将棉被裹在树干上。祖父却拦住我:“呵护不是过度保护。”他领我生起一堆篝火,保持距离地温暖它,“既要让它感受到温度,也要让它经历风霜。永远活在温室里的树,开不出有香味的花。”
那一刻我恍然大悟:成长需要的呵护,不是密不透风的庇护,而是恰到好处的守望。如同梅树需要阳光也需要雨雪,人的成长既需要关爱也需要磨砺。真正的呵护,是知道你冷但不代你穿衣,是看见你跌跤却不立即扶起,是在你挣扎时默默守护,让你以自己的方式变得强韧。
今春老梅开花时,祖父已离世三年。我站在繁花下,终于明白他所说的“三代呵护”的深意——成长从来不是一个人的事,而是一场爱的接力。曾祖父种下的是希望,祖父付出的是坚守,而我需要学会的,是在恰当的时候放手,让它在天地间自成风景。
其实每一段成长都是这样被呵护而来的。父母之爱、师长之教、朋友之情,都是成长所需的土壤阳光。而最好的呵护,最终都是为了让我们不再需要呵护,能够独自面对风霜,并在某一天,成为呵护他人的人。
梅香如故,我在树下培上新土。成长需要呵护,但呵护的本质,是让被呵护者最终不再需要呵护。这看似矛盾的哲理,恰如梅香——清冷中带着温暖,疏离中蕴含深情。而这,便是生命传承中最动人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