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总盼着快点长大,以为长大了就能随心所欲:不用背枯燥的课文,不用听妈妈的唠叨,还能想买什么就买什么。可当我真的慢慢长大,才发现曾经的想法多么天真 —— 越长大,越明白生活里藏着太多曾经不懂的道理。

记得小学时,每次考试前妈妈都会陪我复习到很晚。她坐在我身边,一会儿帮我整理错题,一会儿提醒我注意审题,我却总觉得不耐烦,嫌她打扰我做题。有一次,我忍不住冲她喊:“你别管我了行不行!我自己能复习好!” 妈妈愣了一下,默默起身走出了房间,我却没看见她眼底的失落。后来成绩出来,我考得一塌糊涂,拿着试卷躲在房间里哭,妈妈却没有责备我,只是递来一杯热牛奶,轻声说:“没关系,下次努力就好。” 那时候的我,只知道难过,却不明白妈妈的唠叨里藏着满满的爱。
上了初中,我开始住校,每周只能回家一次。第一次离开家的那晚,我躺在宿舍的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想念妈妈做的饭菜,想念她睡前给我盖被子的温暖。有一次周末回家,我发现妈妈的眼角多了几条细纹,头发里也藏了几根白发。吃饭时,她不停地给我夹菜,念叨着:“在学校肯定没吃好,多吃点。” 看着妈妈忙碌的身影,我突然明白,曾经让我厌烦的唠叨,原来是最珍贵的牵挂;曾经觉得理所当然的照顾,背后是妈妈日复一日的付出。
以前,我总觉得朋友就该时时刻刻陪在身边,一旦对方和别人走得近,我就会心里不舒服。有一次,我和最好的朋友因为一点小事闹了矛盾,整整一个月没说话。那段时间,我整天闷闷不乐,甚至觉得我们的友谊再也回不去了。直到有一天,我生病请假,她特意绕路来我家,给我带来了课堂笔记和她亲手做的小卡片,上面写着:“对不起,我们和好吧。” 看着卡片上歪歪扭扭的字,我眼眶一热。那一刻我明白,真正的友谊不是占有,而是理解与包容,就算有矛盾,只要心里装着彼此,就不会轻易走散。
越长大,越明白的道理还有很多:明白努力不是为了别人,而是为了自己能有更多选择;明白家人的唠叨是最深的牵挂;明白朋友之间需要互相体谅。这些道理,不是书本教给我的,而是在一次次经历中慢慢领悟的。或许成长就是这样,一边经历,一边明白,一边成为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