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下的团圆
八月十五的傍晚,奶奶早早在院子里摆好了圆桌,蓝花瓷盘里躺着圆滚滚的月饼,像一个个裹着金黄外衣的小月亮。我踮着脚帮忙挂灯笼,橙红色的光晕和天边的晚霞撞了个满怀,空气中飘着桂花香,甜甜的,像撒了一把糖霜。
“快看!月亮出来啦!” 弟弟突然指着天空大喊。墨蓝色的天幕上,一轮圆月缓缓升起,起初泛着淡淡的鹅黄,不一会儿就变得银亮亮的,把整个院子都照亮了。爸爸切开月饼,红豆沙的香气瞬间漫开来,我咬了一口,软糯的饼皮和香甜的馅料在嘴里化开,甜丝丝的味道一直暖到心里。
饭后,我们围坐在院子里听爷爷讲故事。爷爷摇着蒲扇,说起嫦娥奔月的传说,月光洒在他花白的头发上,像镀了一层银边。妈妈轻轻哼唱着童谣,我靠在她怀里,看着月亮里若隐若现的阴影,真像有只玉兔在捣药呢。
夜深了,月亮越升越高,温柔地看着我们。这一刻,月光、月饼、家人的笑声,都变成了最珍贵的回忆。原来八月十五的月亮,不仅照亮了夜空,更照亮了一家人团圆的幸福。
月光下的芝麻饼
每年八月十五,我家的阳台就会变成一个小小的月亮观测台。爸爸总会早早地支起那张老旧的折叠桌,妈妈则忙着把刚烤好的芝麻饼摆进青花瓷盘里。
记得去年中秋,我第一次参与做芝麻饼。面粉扑簌簌落在不锈钢盆里,像下了一场细雪。妈妈教我揉面团,说要比揉橡皮泥多用三分力气。我踮着脚使劲儿,鼻尖沾了面粉也顾不上擦。奶奶坐在藤椅上剥核桃仁,核桃壳裂开的清脆声响,和远处隐约的鞭炮声混在一起。
"包馅儿要像包住一个月亮。"妈妈把黑芝麻馅搓成圆球放在我掌心。我笨手笨脚地捏面皮,芝麻酱从裂缝里渗出来,在面皮上画出歪歪扭扭的小河。哥哥笑话我的月饼像被老鼠啃过,奶奶却把我的"作品"单独放在烤盘最中央:"这是最特别的团圆饼。"
当月亮爬上桂花树梢时,我们全家挤在阳台上分月饼。爸爸特意把我的"丑月饼"切成五份,芝麻馅在月光下泛着油亮的光。咬下去的瞬间,甜香在舌尖绽放,我忽然发现裂缝里的馅料烤得格外酥脆。
今年我做的月饼已经能捏出漂亮的花边,但全家人都说还是怀念去年那个裂开的"月亮"。原来中秋的味道,就是芝麻馅从裂缝里溢出来的那份甜蜜,是一家人笑着分食"失败作品"的温暖。此刻月光漫过每个人的笑脸,我们在阳台上投下的影子,终于连成了一个完满的圆。
难忘的八月十五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秋佳节,总是带着一种特别的温情与记忆,在每个人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记。今年的八月十五,对我而言尤为特别,因为那是一次充满欢笑和感动的家庭聚会。
记得那天傍晚,天边的云霞被夕阳染成了绚丽的橙红色,仿佛为这个节日增添了一抹独特的色彩。我早早地就来到了爷爷奶奶家,一进门,就闻到了厨房里飘出的阵阵香气。奶奶系着围裙,正在炉灶前忙碌着,锅里的菜肴咕嘟咕嘟地冒着泡,散发出诱人的香味。爷爷则坐在客厅里,戴着老花镜,认真地摆弄着他的茶具,准备泡上一壶好茶。
不一会儿,爸爸妈妈也来了,他们手里提着大包小包的礼物,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一家人围坐在圆桌旁,一边品尝着美味的佳肴,一边畅谈着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欢声笑语回荡在整个屋子里。
晚饭后,我们来到了院子里,抬头仰望天空。一轮皎洁的明月挂在夜空中,宛如一个巨大的银盘,洒下柔和的光芒。月光洒在我们身上,仿佛给我们披上了一层银色的纱衣。我们坐在院子里的石凳上,吃着香甜的月饼,欣赏着美丽的月色。奶奶给我们讲起了嫦娥奔月的故事,我们听得津津有味,仿佛身临其境。
这时,爸爸提议来玩一个猜灯谜的游戏。他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灯谜,让我们一个一个地猜。大家都积极参与,绞尽脑汁地思考着答案。有的灯谜很简单,一下子就被猜中了;有的灯谜则比较难,让我们想了好久才猜出答案。整个院子里充满了紧张和兴奋的气氛。
时间过得真快,不知不觉已经很晚了。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爷爷奶奶家。走在回家的路上,我望着那轮明月,心中充满了感慨。八月十五,这个团圆的节日,让我们一家人聚在了一起,享受着天伦之乐。我希望以后每年的八月十五,我们一家人都能像今天这样,团团圆圆,和和美美。
这就是我难忘的八月十五,它将永远留在我的记忆深处,成为我人生中一段美好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