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黄昏,我站在空无一人的教室里,对着最后一排桌椅练习演讲。夕阳斜照,尘埃在光柱中缓缓飘浮,我的声音在四壁间碰撞,显得单薄而无力。后天就是演讲比赛,可每当想到台下将坐满听众,喉咙就像被什么堵住似的。
“去河边走走吧。”语文老师不知何时出现在门口,眼里含着笑意。
护城河边,老师指着一段斑驳的城墙问:“你看这些砖石,可有什么特别?”我凑近细看,只见砖缝间挣扎着几株倔强的植物,最引人注目的是一株蒲公英,它从坚硬的砖缝里探出身来,头顶着毛茸茸的雪球。
“蒲公英?”我有些不解。
“它为什么能长在这里?”老师引导着。我这才注意到,城墙脚下、石缝间,到处都有它们的身影。“因为蒲公英相信自己属于远方。”老师轻轻掐断茎干,递到我手中,“吹口气。”
我深吸一口气,将那些白色小伞吹向空中。它们乘着晚风,悠悠地飘过河面,飞向对岸的田野。
“你看,”老师说,“每一粒种子都带着自信上路。它们不知道会落在哪里,但相信一定能生根发芽。”她转向我,“你准备得足够充分,缺的正是这份自信——不是相信自己必胜,而是相信自己值得站在台上,把想法说给世界听。”
那一刻,夕阳正好照在蒲公英远去的方向,我忽然明白了。
比赛当天,登上讲台的那一刻,灯光刺得我睁不开眼。我深吸一口气,想起那些乘风远行的蒲公英。开口说出第一个字时,声音不再颤抖。当我讲到城墙与蒲公英时,台下格外安静。我看见评委轻轻点头,看见同学眼中的光彩。
最终我获得了第二名。但比奖状更珍贵的,是老师在颁奖后对我说的话:“记住蒲公英教给你的——带上自信上路,不是为了征服,而是为了生长。”
是的,自信不是炫耀的资本,而是内在的光芒。它让我们在不确定中依然前行,在质疑中坚持发声。就像那些飘过护城河的蒲公英,不是因为知道目的地才启程,而是因为启程了,才找到属于自己的土壤。
从此,我带上自信上路,不是为了抵达某个万众瞩目的终点,只是为了在每一个平凡的日子里,都能破土而出,向着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