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的月光
院角的桂花树摇落第一缕香时,妈妈正把月饼摆进竹篮。豆沙馅的圆滚滚,像被月光泡胖的月亮;五仁馅的缀着白芝麻,在夕阳里闪着星星点点的光。
奶奶搬来藤椅放在院里,竹篾的纹路里还藏着去年的桂花。我趴在石桌上看她剥石榴,指甲缝里沾着红玛瑙似的籽,掉在桌上 “叮叮当当” 响,像撒了把小月亮。
月亮爬过墙头时,爸爸点燃了莲花灯。烛火在玻璃罩里轻轻晃,把我们的影子投在墙上,忽大忽小像群跳舞的妖怪。“嫦娥会不会在月亮上吃月饼?” 我咬了口豆沙馅,甜味顺着喉咙往下淌,奶奶笑着往我嘴里塞了颗石榴籽:“她呀,正看着咱们呢。”
远处传来邻居的笑声,混着桂花香飘过来。妈妈把月饼分给路过的小朋友,纸包装在手里沙沙响。我举着半块月饼看月亮,发现月光在月饼油亮的表面,映出个小小的、摇晃的我。
夜深时,竹篮里还剩两块月饼。奶奶说要留给晚归的小叔,我却偷偷把自己的那块掰了半块放进去。月光淌过窗台,在月饼上镀了层银,好像谁悄悄撒了把糖。
月光饼
中秋的月亮刚爬上桂花树梢,奶奶就端出了她的老木模。那方枣木模具里刻着凹凸的月宫图案,已经被油渍浸成了琥珀色。她揉面的手背上隆起青紫色的血管,像月光下蜿蜒的溪流。
"阿妹来印饼。"奶奶抓着我的手腕往模子里按。糯米粉簌簌落下,我们合力磕出的月饼边缘总带着指纹状的裂痕。爷爷在院子里支起炭炉,铁鏊子上的月饼渐渐鼓起小泡,飘出混合着猪油和芝麻的香气。
最动人的是分饼时刻。奶奶用红线把月饼勒成六份,动作精准得像在丈量月光。"这块给灶王爷,这块给远游的二叔……"最后才把最小的一块给我,上面恰好印着捣药的玉兔。我舍不得吃,藏在枕头下,半夜醒来发现月饼已经压扁了,但桂花的香气却渗进了梦里。
如今那方木模静立在玻璃柜中。超市买的流心月饼精致如工艺品,可全家分食时,父亲总会无意识地用指尖轻刮饼皮——那是儿时抢到带花纹的月饼时养成的习惯。窗外的月亮依旧圆润,而某些关于团圆的记忆,就像木模里残存的油香,愈久愈醇。
中秋月圆时
又是一年中秋至。傍晚时分,我站在阳台上,望着天边渐渐升起的月亮,像一块温润的白玉盘,悄悄爬上了楼房的檐角。
妈妈在厨房里忙碌着,阵阵香气飘来。我跑过去帮忙,看见桌上摆满了月饼——有传统的豆沙馅,有咸香的蛋黄馅,还有我最爱的水果味。爸爸正在摆放水果,金黄的柚子、圆润的葡萄,还有象征团圆的石榴,都沐浴在温暖的灯光下。
"快来摆碗筷!"妈妈唤道。我们一家三口围坐在阳台上,中间放着一个小小的月饼塔。爸爸给我讲起了嫦娥奔月的故事,我仰头望着月亮,仿佛真的看见广寒宫里寂寞的嫦娥和捣药的玉兔。妈妈笑着剥开柚子,晶莹剔透的果肉在月光下泛着水润的光泽。
最难忘的是分月饼的时刻。爸爸把一个月饼分成三份,说:"这叫'分甘同味'。"我小心地咬了一口,甜而不腻的豆沙在嘴里化开,就像这团圆的时光一样甜蜜。远处传来隐约的鞭炮声,小区里的孩子们提着灯笼跑来跑去,欢笑声飘荡在夜空中。
月亮越升越高,银色的光辉洒满大地。我忽然明白,中秋最美的不是月饼,不是月亮,而是这样一家人整整齐齐坐在一起,分享甜蜜,传递温暖的时光。这样的团圆,就是中秋节最珍贵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