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月圆时作文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是一年中秋到,我趴在窗台上,望着天上那轮皎洁的明月,不由得想起了这个美丽的诗句。
傍晚时分,妈妈在厨房里忙碌着,阵阵香气从门缝里钻出来。我跑过去一看,案板上摆满了月饼、柚子和各种水果。最引人注目的是那盒包装精美的广式月饼,金黄的饼皮上印着漂亮的花纹,透过包装纸都能闻到甜甜的香味。
夜幕降临,我们全家在阳台上摆好了小桌子。爸爸把月饼切成小块,妈妈剥开柚子,晶莹剔透的果肉像一粒粒小月亮。我迫不及待地咬了一口月饼,甜而不腻的豆沙馅在嘴里化开,连空气里都飘着桂花的香气。
抬头望月,今晚的月亮特别圆,像一个大银盘挂在深蓝色的天幕上。月光洒在小区的草坪上,给每一片树叶都镀上了一层银边。远处传来几声犬吠,更显得夜色宁静。爸爸指着月亮说:"你看,那月亮上的阴影是不是像棵桂花树?"我眯着眼睛仔细看,还真隐约能看出个轮廓来。
这时,隔壁的王奶奶送来了自己做的莲蓉月饼,楼下的小弟弟也跑来和我们一起赏月。大家围坐在一起,吃着月饼,讲着嫦娥奔月的故事,欢声笑语在月光下格外温暖。
中秋的月亮,照亮的不仅是千家万户,更照亮了人们心里最温暖的牵挂。在这个团圆的日子里,月光把我们的心都连在了一起。
院子里的月光饼
中秋的月亮刚爬过屋顶时,外婆就把竹桌搬到院子里。桌布是蓝底白花的,摆上月饼和葡萄,风一吹,桌布角像蝴蝶翅膀似的晃。
“尝尝这个!” 外婆递来块豆沙月饼,饼皮掉渣,我用手接着,豆沙馅甜津津的,混着点桂花味。外公坐在竹椅上剥石榴,红宝石似的籽落在白瓷盘里,他往我手心倒了一把:“慢点儿吃,别呛着。”
邻居家的阿妹端着碗过来,碗里是她妈妈做的糯米藕。“我妈放了蜜枣!” 她踮脚把碗放在桌上,辫子上的红绳蹭着桌布。我们分着吃糯米藕,藕孔里的糯米糯叽叽的,甜水顺着嘴角往下淌,阿妹用袖子擦脸,把脸擦成了小花猫。
月亮升到槐树顶时,院子里亮堂堂的。外婆指着月亮笑:“看,月亮里的桂树都能看见呢。” 我举着半块月饼对着月亮,好像月饼上的花纹和月亮上的影子能对上。外公哼起了老调子,竹椅 “吱呀” 响,月饼的甜香混着桂花香,往鼻子里钻。
要睡觉时,我兜里还揣着块月饼。窗外的月光洒在床沿上,暖乎乎的,像外婆盖在我身上的小毯子。原来中秋就是月亮圆、月饼甜,还有一家人凑在院子里的暖。
月圆人团圆
中秋节这天,月亮像个大银盘早早挂在了天上。我们全家围坐在院子里的小方桌旁,桌上摆着妈妈亲手做的月饼,金黄的饼皮上印着"花好月圆"的字样。
爷爷泡好了桂花茶,袅袅热气带着甜香。我捧着茶杯,看月亮在茶水里轻轻摇晃。爸爸突然指着月亮说:"看,嫦娥的袖子飘起来了!"原来是一片薄云拂过月梢。弟弟信以为真,瞪圆眼睛找了半天仙女。
最热闹的是做灯笼的时候。奶奶教我们用红纸折兔子灯,竹篾扎的骨架总是不听话。我的灯笼做好后有点歪,但点上蜡烛照样亮堂堂的。我们提着灯笼在巷子里走,家家户户门前都晃着温暖的光,把青石板路照得像条星河。
分月饼时,妈妈特意把最大的那块切成五份。我咬到蛋黄馅的瞬间,沙沙的咸香在舌尖化开。抬头看见月光洒在每个人笑盈盈的脸上,忽然明白了"团圆"的意思——就像这个完整的月饼,分开吃更甜。
夜深了,桂花香伴着蛐蛐声飘进梦里。半梦半醒间,还听见大人们在院子里轻声聊天,月光把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很长,一直连到天上的月亮那里去。
中秋月圆夜
中秋佳节,是团圆的日子,也是赏月的好时光。每到这个时候,我都会想起那句诗:“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今年的中秋,也不例外。
那天傍晚,天边的晚霞渐渐褪去,一轮圆月悄悄地爬上了天空。我们一家人早早地在院子里摆好了桌子,上面放着月饼、水果和茶水。微风轻拂,带来一丝丝凉意,也带来了浓浓的节日气氛。
我仰望着天空,那轮圆月仿佛是一面巨大的镜子,把大地照得亮堂堂的。月亮周围,几朵淡淡的云彩轻轻飘过,像是给月亮披上了一层薄纱。我看着看着,仿佛看到了嫦娥在月宫中翩翩起舞,玉兔在一旁欢快地捣药。
爸爸端起一杯茶,微笑着说:“中秋的月亮最圆最亮,象征着团圆和美满。”妈妈则拿起一块月饼,递给我,说:“快吃吧,这是团圆的味道。”我咬了一口月饼,甜甜的,香香的,心里充满了幸福。
我们一家人围坐在一起,一边吃着月饼,一边聊着家常。爸爸讲起了他小时候过中秋的故事,妈妈则分享了一些关于月亮的传说。我听得津津有味,不时插上几句自己的想法。院子里充满了欢声笑语,这声音在月光下显得格外温馨。
夜深了,月亮依然高高地挂在天空,洒下一片清辉。我们收拾好桌子,依依不舍地回了屋。但那圆圆的月亮,却一直留在我的心里。中秋,不仅仅是一个节日,更是一家人团聚的时光,是那些温暖的回忆,让我感到无比的幸福和满足。